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獲悉:國家能源局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全社會用電量45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1%,增速比9月份增加0.4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4548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1%,第二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3.9%,第三產業用電量同比增長6.0%,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增長1.7%。
1至10月,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3547小時,同比減少199小時。其中,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3103小時,同比增加227小時;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3867小時,同比減少235小時。
此外,1至10月,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正式投產)5771萬千瓦,其中,水電1698萬千瓦,火電2811萬千瓦。
繼10月投資、工業增加值、消費等宏觀數據集體下行後,作為觀測經濟「冷暖」重要指標的用電量也不容樂觀。11月15日,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10月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僅2.8%,與9月5.3%的增速相比近乎「腰斬」,創年內次低。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電力市場深度分析報告數據顯示,10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1%,雖與9月相比回升了0.4個百分點,但仍屬於近兩年來較低水平。具體來看,第三產業用電增速延續9月以來的回升勢頭,上漲4.2個百分點至9.1%,城鄉居民用電增速更是大幅回升11.2個百分點,由負轉正至1%。而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速則分別回落 17.9和2.4個百分點至-11.4%和2.8%。
值得注意的是,與工業用電增速下滑態勢相一致,重工業用電增速也從5.3%回落到1.8%,但是輕工業卻出現8%的同比增速,與9月的5.2%相比回升了2.8個百分點。
「氣溫因素已經消除,用電增速下滑主要與經濟尤其是工業經濟仍在下行有關,輕工業用電增速之所以回升,是因為用電量和當月出口之間有時間差。」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歐陽昌裕告訴記者。
而此前發布的多項宏觀數據也指向10月工業生產尚無明顯好轉這一事實。「原因主要是外需萎縮和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實現全年工業增長8.5%的目標,將面臨較大壓力。」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副研究員原磊點評稱。
「中國經濟下行主要跟出口和房地產兩大發動機降溫有關。」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表示,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非常脆弱,預計四季度GDP增速在7.3%或7.2%,環比增速可能在1.7%,而明年GDP實際增速預計會在7%左右。
用電量增速預期下調的幅度更大。2014年2月底,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在7%,在7月底則下調至6%。而短短三個月之後,這一數字已經修正至3.5%。「在新常態的思路下,政府不再只是強調穩增長,而要保證經濟增速下行得不是太快,所以預計明年用電增速將繼續下滑,以前我們預計用電將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現在來看可能更為悲觀,應該是中速增長,預計在4%到5%之間。」歐陽昌裕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