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傳感器作為現代科技的前沿技術,被認為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國內外公認的最具有發展前途的高技術產業。在國內有自動化方面的專家指出塑料工業網,傳感器技術直接關係到我國自動化產業的發展形勢,認為「傳感器技術強,則自動化產業強」。由此可見傳感器技術對自動化產業乃至整個國家工業建設的重要性。
國家標準GB7665-87對傳感器下的定義是: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並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可用信號的器件或裝24GHZ微波雷達傳感器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轉換元件組成。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並能將檢測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
相關專業人員指出:近幾年,中國傳感器行業發展總體規模逐漸擴大,顯著應用於汽車工業中包括汽車輪胎中的傳感器應用、安全氣囊中的傳感器應用、底盤系統中的傳感器應用、發動機運行管理系統中的傳感器應用、廢氣與空氣品質控制系統中的傳感器應用和需求、ABS中的傳感器應用和需求、車輛行駛安全系統中的傳感器應用和需求、汽車防盜系統中的傳感器應用和需求、發動機燃燒控制系統中的傳感器應用和需求、汽車定位系統中的傳感器應用和需求、汽車其他系統中的傳感器應用和需求。除此以外,中國傳感器在其他領域也有新的應用,如工業控制領域、在環境保護領域、在設施農業中、在多媒體圖像領域、其它有關傳感器的應用。
全球現在大概有40個國家從事傳感器的研製生產工作,研發、生產單位有5000餘家,產品達20000多種。國內有1688家企事業從事傳感器的研製、生產和應用,其中從事MEMS研製生產的有50多家,但規模和應用領域都較小。
在國際市場上,德國、日本、美國、俄羅斯等老牌工業國家的企業主導了傳感器市場,許多廠家的生產都實現了規模化,有些企業的年生產能力達到幾千萬隻甚至幾億隻。相比之下,中國傳感器的應用範圍較窄,更多的應用仍然停留在工業測量與控制等基礎應用領域。有賴於此,中國傳感器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我國傳感器技術有待提高
雖然中國的傳感器市場發展很快,但中國本土傳感器技術與世界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有專家表示,這種差距一方面表現為傳感器在感知信息方面的落後北京漢陽,另一方面則表現為傳感器自身在智能化和網絡化方面的技術落後。
當前我國傳感器產業正處於由傳統型向新型傳感器發展的關鍵階段,它體現了新型傳感器向微型化、多功能化、數位化、智能化、系統化和網絡化發展的總趨勢。我國在傳感器生產產業化過程中,應該兼顧引進國外技術和自主創新兩方面。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中,可以提高自己的技術,同時也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形成了傳感器生產產業規模。
作為一種物理裝置或生物器官,傳感器不僅能夠探測、感受外界的信號、物理條件(如光、熱、濕度)或化學組成(如煙霧),還能將探知的信息傳遞給其他裝置或器官。目前,傳感器已滲透到諸如工業生產、宇宙開發、海洋探測、環境保護、資源調查、醫學診斷、生物工程、甚至文物保護等等極其廣泛的領域。從茫茫的太空到浩瀚的海洋,以至各種複雜的工程系統,幾乎每一個現代化項目,都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因為它是人類五官的延長,故又稱之為電五官,有著可動搖的地位。
未來5年將是中國傳感器市場穩步快速發展的5年,在持續30%以上的年度增長動力之下,2014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00億元以上。金模物聯網首席研究員羅百輝指出,目前從整個氣體傳感器領域來看,技術雖然穩定性大,但門檻很低。未來的前進方向只能是高精尖。而物聯網的發展將極大推進傳感器領域發展,其在能源、智能感知、安全監控、環保等領域將有極大應用。預計到2020年,氣體傳感器產業規模將達到600億元以上,國產化率達到70%以上。其中包括基於MEMS技術的傳感器、環境監測設備用氣體傳感器、流量傳感器、濕度傳感器等。此外,發布的《物聯網十二五規劃》中,在重點工程內容中也提到發展微型和智能傳感器、無線傳感器網絡等。傳感器在其他領域也有新的應用,如工業控制領域、在環境保護領域、在設施農業中、在多媒體圖像領域、其它有關傳感器的應用。
更多傳感器行業市場競爭格局信息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傳感器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