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主要分析要點包括:
1)研發行業內部的競爭。導致行業內部競爭加劇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幾種:
一是行業增長緩慢,對市場份額的爭奪激烈;二是競爭者數量較多,競爭力量大抵相當;
三是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大致相同,或者只少體現不出明顯差異;
四是某些企業為了規模經濟的利益,擴大生產規模,市場均勢被打破,產品大量過剩,企業開始訴諸於削價競銷。
2)研發行業顧客的議價能力。行業顧客可能是行業產品的消費者或用戶,也可能是商品買主。顧客的議價能力表現在能否促使賣方降低價格,提高產品質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務。
3)研發行業供貨廠商的議價能力,表現在供貨廠商能否有效地促使買方接受更高的價格、更早的付款時間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研發行業潛在競爭對手的威脅,潛在競爭對手指那些可能進入行業參與競爭的企業,它們將帶來新的生產能力,分享已有的資源和市場份額,結果是行業生產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售價下降,行業利潤減少。
5)研發行業替代產品的壓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滿足同樣需求從而可以相互替代的產品競爭壓力。
研發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是分析研發行業市場競爭狀態的研究成果。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從各自的利益出發,為取得較好的產銷條件、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而競爭。通過競爭,實現企業的優勝劣汰,進而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研究研發行業市場競爭情況,有助於研發行業內的企業認識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並掌握自身在研發行業內的競爭地位以及競爭對手情況,為制定有效的市場競爭策略提供依據。
據上交所發布,2024年前三季度,滬市公司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四新」經濟漸變漸成。實體類公司合計研發投入6079億元,同比增長2%,102家公司研發投入超10億元、164家公司研發增速超50%、435家研發強度超10%。其中,科創板持續打造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研發投入迭創新高,累計實現研發投入1040億元,同比增長7%,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中位數達12.6%。
10月2日,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聯合發布的《2023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33357.1億元,比上年增加2574.2億元,增長8.4%;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65%,比上年提高0.09個百分點。按R&D人員全時工作量計算的人均經費為46.1萬元。(科技日報)
「於8月30日-9月1日在廣州市舉行。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立出席並演講。 黃立說,西方在腦機接口方面投入了巨大資源,做得最好的是馬斯克。「我介紹一個大家不相信的事實,我們現在的腦機接口已經超過了馬斯克20倍以上」,黃立說,「這個話聽起來有點吹牛,馬斯克,我認為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也是我們要學習的企業家、科學家的一個好典範」。 他介紹說,馬斯克主要研究「侵入式腦機接口」——把頭蓋骨打開後,將微針直接扎到腦細胞,跟腦的神經系統直接連接起來,讀取相應的信息。大腦的神經元有1000億以上,信息量非常大,這個腦機接口的最重要指標就是通道的數量,通道的數量越多,讀取信息的能力就越強。馬斯克做到全世界第一,有3072個通道,「我們現在已經完成的是多少呢?是65000個通道,也就是馬斯克的20倍」。(新浪科技)
截至8月26日上午,近900家滬市公司披露2024年半年度業績,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86萬億元,同比增長2.3%;歸母淨利潤6790億元,同比增長6%。其中,逾500家業績報喜,占比約六成;逾百家公司業績增速超100%。從細分行業來看,有色金屬、交通運輸、汽車輪胎、電力、集成電路等多個支柱性產業表現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