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大廳首頁 研究報告標籤 IPO
2025年IPO研究報告
中國報告大廳

IPO研究報告是報告大廳在對要從事IPO行業或者要進入投資之前,對IPO行業的相關因素以及具體的行情進行具體研究、分析、調查以及評估項目的可行性、效果效益等,從而提出建設性意見以及建議對策。為IPO行業投資決策者或者是主管總結下研究性報告! IPO研究報告主要是對分析IPO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戶提供深度的IPO行業市場研究報告,以專業的研究方法幫助客戶深入的了解IPO行業最新情況,發現投資價值和投資機會,規避經營風險,提高管理和運營能力。

IPO研究報告必須對IPO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IPO最新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點、分析論據,進行論證。

IPO研究報告分:IPO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研究的內容和假設 、研究的步驟及過程以及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IPO研究報告內容的邏輯性是整個研究思路邏輯性的寫照,沒有一個好的研究基礎以及研究渠道方法,是寫不出IPO科研報告。

對於IPO研究報告內容報告大廳絕對如實地反映客觀情況,一切敘述、說明、推斷、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詞應力求準確。概念表述用科學性用語,避免用常識性用語,以免讀者費解或產生歧義。當然,研究報告的文字我們也努力做到簡單、明了、通順、流暢,既要明白如話,又要把研究的效果準確地、科學地表達出來。通過全面的調查研究以及分析論證某個建設或改造工程、某種科學研究、某項商務活動切實可行而提出的一種書面材料。

總結:IPO研究報告主要是通過對IPO行業的主要內容和配套條件,如市場調查、資源供應、建設規模、工藝路線、設備選型、環境影響、資金籌措、盈利能力等,從技術 、經濟、工程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比較,並對項目建成以後可能取得的財務、經濟效益及社會影響進行預測,從而提出該IPO項目是否值得投資和如何進行建設的諮詢意見,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的一種綜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預見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學性的特點。IPO研究報告是確定建設項目前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工作,是在IPO投資決策之前,對擬建項目進行全面技術經濟分析論證的科學方法,在投資管理中,IPO行業研究報告是指對擬建項目有關的自然、社會、經濟、技術等進行調研、分析比較以及預測建成後的社會經濟效益。

延伸閱讀

年內受理55單、終止逾400家、上市100家 專家:2025年IPO市場有望進入復甦期(20241229/22:34)

在IPO階段性收緊之下,今年以來至12月29日,A股市場累計受理55單IPO申請,其中北交所以47單的受理量占據大頭,滬深交易所合計受理8單。與此同時,逾400家企業IPO折戟,創近年來新高。目前還有逾200家企業處於在審狀態。再看上市方面,截至12月29日,今年有99家企業登陸A股市場,首發募集資金673.5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8.37%、81.11%。不過,今年以來新股上市首日再現火爆行情。展望2025年的IPO市場,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認為,隨著宏觀經濟趨穩,市場信心逐漸回暖,加上監管層對市場亂象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以及IPO審核流程的進一步優化,IPO市場有望分階段、有節奏地進入復甦期。(第一財經)

年內47家IPO獲受理,12月成受理家數第二多月份(20241224/10:40)

據最新數據顯示,年內已有47家IPO獲得受理,北交所以39家成為受理數量最多的板塊 。12月,僅北交所5家IPO獲得受理,但也是自6月份後年內受理家數最多的月份。

德勤:預計2025年A股IPO數量和融資額較今年將穩中有增(20241218/20:43)

12月18日,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下稱「德勤」)發布最新報告預計,至2024年底,A股將有101隻新股,合計融資680億元。相較2023年313隻新股融資3563億元,IPO數量減少68%,融資規模減少81%。其中,IPO數量方面,創業板以38家排名第一;北交所以23家緊隨其後;上交所主板和科創板均超過10家,分別有18家和15家;深交所主板有7家。融資額方面,上交所融資金額最多,合計融資335億元;其次為深交所,合計融資300億元;北交所合計融資45億元。德勤指出,新「國九條」及資本市場「1+N」系列政策文件出台後,2024年新股發行速度較2023年放緩。預計2025年,新股發行將延續以質量為先、支持科技創新的宗旨,並增強發行上市制度包容性、適應性,同時鼓勵以產業整合升級為目的的併購重組。A股IPO數量及融資規模相比2024年將穩中有增。(澎湃新聞)

17家IPO排在「註冊關」 近半等待超一年(20241217/19:32)

等待一年有餘,宏工科技、恆鑫生活創業板IPO均於12月16日提交註冊,不久前,天有為上交所主板IPO也在過會僅一周後「閃電」提交註冊。經Wind統計,截至12月16日,在「註冊關」排隊的IPO公司已達17家。記者注意到,其中8家公司提交註冊已逾一年,至今仍未獲批,排隊最久的為屹唐股份,公司科創板IPO已在「註冊關」候時超三年,等待時間較長的北京通美也已排隊超兩年。(北京商報)

10月8日美股成交額前20:英偉達收高逾4%,其競爭對手推遲IPO(20241009/04:51)

周二美股成交額第1名英偉達收高4.05%,成交372.32億美元。消息人士稱英偉達的競爭對手、人工智慧晶片製造商Cerebras Systems可能推遲IPO。此外富士康高管周二表示,該公司正在墨西哥建造世界上最大的英偉達超級晶片工廠,以幫助緩解外界對英偉達Blackwell平台的巨大需求。英偉達今年8月表示,在對設計進行調整後,已開始向合作夥伴和客戶運送Blackwell的樣品,並預計這些晶片將在第四季度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環球市場播報)

上周新增IPO申報企業3家(20241008/17:37)

據上交所企業上市服務消息,上周(9月30日—10月6日)新增申報企業3家,其中上交所科創板1家,北交所2家。截至10月6日,今年新增申報企業35家。

「8•27」IPO新政以來僅122個IPO項目註冊生效(20241007/21:23)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9月23日-9月30日,只有1個IPO項目註冊生效,其中,9月30日是以2024年3月31日為基準日申報項目的受理截止日,當天有3個項目獲受理,其中科創板1個,北交所2個。2023年8月27日,證監會發布《證監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即「8•27」新政,提出「階段性收緊IPO與再融資節奏」。新政以來,滬深市場一共有88個項目註冊生效,其中主板30家,科創板17家,創業板41家。此外,「8•27」新政以來,北交所有34個項目註冊生效,其中2024年以來有12個。截至9月30日,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在審企業餘294家,其中滬市主板54家,深市主板37家,科創板27家,創業板82家,北交所94家。

在審企業數跌破300家 前9個月IPO終止392家 (20240930/17:54)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29日,滬深北三家交易所終止審查IPO企業392家,較上周統計時增加15家;各板塊在審企業共294家,較上周減少16家;上周無新增申報企業,今年新增申報企業仍為32家(滬深2家、北交所30家);年內已上市企業為68家,募資合計475.28億元,上周新增3家上市,目前處於發行中的有7家,已同意註冊未發行的有33家。(財聯社)

上周無新增IPO申報企業(20240930/17:39)

9月30日,據上交所企業上市服務消息,上周(9月23日—9月29日)無新增申報企業。截至9月29日,今年新增申報企業32家。截至9月29日,各板塊在審企業共294家。其中上交所81家(主板54家,科創板27家),深交所119家(主板37家,創業板82家),北交所94家。截至9月29日,2024年已公布終止審查(撤材料+否決/終止註冊)企業392家,其中上交所144家(主板75家,科創板69家),深交所184家(主板52家,創業板132家),北交所64家。

IPO批文失效未能上市 6企業敗在臨門一腳(20240921/08:23)

首次公開發行(IPO)企業即使拿到註冊批文也並不意味著一定能成功發行。今年以來,已有6家擬IPO公司註冊批文到期卻未能完成發行,包括華強電子網、科志股份、浙江國祥、新通藥物、僑龍應急、潤陽股份等。一位資深投行人士指出,在IPO全流程嚴監管的背景下,一些有硬傷的企業即便拿到批文,也面臨著無法成功發行的風險。批文一旦過期,就意味著之前的審核結果不再有效,若想繼續上市,還需重新申請再經歷上市受理審核註冊流程。

IPO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更多標籤

最新報告

相關資訊

免費報告

相關標籤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