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識別行業供需分析報告的主要分析要點是:
1)生物識別行業產能/產量分析。是指統計分析生產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可生產出的商品總量以及已生產出的商品總量;同時分析這一時期內生物識別行業產能/產量結構(區域結構、企業結構等)。
2)生物識別行業進出口分析。是指統計分析同上時期內生物識別行業進出口量、進出口結構、以及進出口價格走勢分析。
3)生物識別行業庫存及自用量等分析。
4)生物識別行業供給分析。市場供給量不等於生產量,因為生產量中有一部分用於生產者自己消費,作為貯備或出口,而供給量中的一部分可以是進口商品或動用貯備商品。
5)生物識別行業需求分析。是指統計分析上述時期內下游市場對生物識別行業商品的需求總量分析;同時分析這一時期內下遊行業需求規模、需求結構以及需求總量的區域結構等。
6)生物識別行業供給影響因素分析。包括價格因素、替代品因素、生產技術、政府政策以及下遊行業發展等。
7)生物識別行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包括可支配收入改變、個人喜好的改變、借貸及其成本、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價格轉變、人口數量和結構、對將來的預期、教育程度的改變等。
生物識別行業供需分析報告是基於經濟學中有關供需關係理論為基礎的分析成果。生物識別行業市場供給是指生產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上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一定數量的商品或勞務;生物識別行業市場需求指的是下游有能力購買,並願意購買某個具體商品的欲望,顯示的是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價格升降,某個體在每段時間內所願意買的某商品的數量。
指紋、人臉、聲紋等生物識別信息,具有防偽性能好、私密性強、隨身「攜帶」等優點,可以提高服務效率,給生活帶來便利。但這些敏感個人信息一旦遭到泄露或非法使用,危害巨大。近年來,因人臉等身份信息泄露導致的「被貸款」「被詐騙」等問題多有發生,甚至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非法獲取的個人信息,破解相關驗證程序竊取財產,令人防不勝防。 安全是前提。推進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首先要保證安全。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並採取嚴格保護措施的情形下,個人信息處理者方可處理敏感個人信息。換言之,非必要不採集,是處理敏感個人信息時應遵循的原則,不能因為圖方便就違反規則。 發展的問題要在發展中解決。在有效遏制非法採集和使用行為的前提下,推進生物識別信息的應用,對於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具有積極作用。根據形勢變化,不斷完善監管機制,把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不僅有助於維護個人信息安全,也是為進一步創新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