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 品牌排行榜 教育 內容詳情
2024年世界大學品牌有哪些 世界大學品牌龍頭合集
 世界大學 2024-04-03 11:00:10

世界大學行業擁有眾多品牌,如何選擇一家有品質、信用與服務保障的品牌,成為了眾多消費者非常關注的問題。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等品牌的成功,體現了這些品牌在品牌形象、產品質量、創新技術、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優勢。

表1:2024年世界大學十大品牌排行榜

排名品牌名稱企業名稱省份/地址
1哈佛大學審核中
2麻省理工學院審核中
3史丹福大學審核中
4耶魯大學審核中
5普林斯頓大學審核中
6牛津大學審核中
7劍橋大學審核中
8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審核中
9加州理工學院審核中
10芝加哥大學審核中

一、品牌簡介

(一)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是美國本土歷史較為悠久的高等學府,建立於1636年,由麻薩諸塞州殖民地立法機關創建,初名「新市民學院」。為了紀念在成立初期給予學院慷慨支持的約翰·哈佛牧師,學校於1639年3月更名為「哈佛學院」,而1780年哈佛學院正式改稱「哈佛大學」。哈佛大學由十所學院以及一個高等研究所構成,坐擁世界上規模較大的大學圖書館系統,2018學年註冊本科生6699餘人、碩士及博士研究生13120餘人。

哈佛大學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較為頂尖的高等教育及研究機構之一。同時,該校還負責管理運行哈佛-史密松森天體物理中心、麻省總醫院、波士頓兒童醫院等機構。

(二)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簡稱「麻省理工」(MIT),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主校區依查爾斯河而建,是一所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創立於1861年,早期側重應用科學及工程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麻省理工學院倚靠美國國防科技的研發需要而迅速崛起。在二戰和冷戰期間,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對計算機、雷達以及慣性導航系統等科技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麻省理工學院素以頂尖的工程與技術而著名,擁有麻省理工人工智慧實驗室(MIT CSAIL)、林肯實驗室(MIT Lincoln Lab)和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其研究人員發明了全球資訊網(www)、GNU系統、Emacs編輯器、RSA算法等等。該校的計算機工程、電機工程等諸多工程學領域在2019-20年軟科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位列世界前五,在2018-19年US News美國研究生院排名中位列工程學第1、計算機科學第1,與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同被稱為工程技術界的學術領袖。

(三)史丹福大學

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全稱「小利蘭·史丹福大學」(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簡稱「斯坦福」,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學,由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及鐵路富豪利蘭·斯坦福和他的妻子於1891年建立,也是為紀念他們因傷寒而於十六歲生日前夕死去的兒子。該校男女同校,宗教自由,並獲評為是世上一流和最傑出的大學之一。據統計,截至2021年4月,共有84位史丹福大學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曾獲得諾貝爾獎(世界第七)、29位曾獲得圖靈獎(世界第一)、8位曾獲得過菲爾茲獎(世界第七)。香港富商李嘉誠之子李澤鉅,美籍華裔歌手費翔、華裔美國人朱棣文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均畢業於史丹福大學。

學校位於美國西海岸矽谷的中央,培養了眾多高科技產品的領導者及創業精神的人材,包括惠普、谷歌、雅虎、羅技電子、特斯拉汽車、Firefox、藝電、太陽微系統、NVIDIA、思科、矽谷圖形及eBay這些公司的創辦人。美國權威商業雜誌富比士及美國商業周刊雜誌在2012年,讚賞史丹福大學透過創新與創業導向的模式不僅成就了矽谷,也領導著世界經濟與科技產品的發展,為首屈一指的名校。

史丹福大學擁有龐大的資產及遼闊的土地,是美國面積第二的大學,與哈佛大學並列為美國東西兩岸的學術重鎮。它也是太平洋十大學聯會的成員之一,同時也是美國西部學校聯盟的一員。該校作為一所大型,高住校率的以研究生和專業學生為大多數的研究性大學,全日四年制的本科課程招生要「更嚴格」,注重文理科,和研究生接觸率很高。學校現有七所學院,涵蓋多個學術領域。每年均有來自美國各州和世界各地的本科及研究生前來就讀。

(四)耶魯大學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簡稱「耶魯」、「Yale」。耶魯大學起初由康乃狄克州公理會教友於1701年創立,1716年遷至康乃狄克州的紐哈芬(New Haven)。耶魯大學作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私立大學之一,是美國歷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學,其本科生院與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齊名,歷年來共同角逐美國大學本科生院美國前三名,位列2019-20年US News美國大學本科排名第3。此外,耶魯大學還走出了包括威廉·傑斐遜·柯林頓、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在內的5位美國總統,以及19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16位億萬富豪等。

耶魯大學最重要的管理特色是「教授治校」,這一特色對美國高等教育產生了巨大影響。建校初期,經過3代校長的努力,耶魯逐漸形成了董事會不具體參與校務管理、而由教授會治校的法規。在當時的美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普林斯頓董事掌權、哈佛校長當家、耶魯教授做主」。加利福尼亞大學前校長田長霖教授曾經說:「在美國,大家有一種認識,哪一個學校的教授力量大,哪一個學校將來就會成為最著名的學校。」教授治校不僅被伯克利奉為圭臬,也同樣是耶魯300多年來所尊奉的。耶魯大學的教授陣容、課程安排、教學設施方面堪稱世界一流。截至2020年10月,耶魯大學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產生了65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十一)、5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十二)以及3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十六)。

2019-20年度,耶魯大學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世界第8名。2020-21年度,耶魯大學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8名、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11名、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世界第11名、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17名。

(五)普林斯頓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是美國一所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學校於1746年在新澤西州伊莉莎白鎮創立,是美國殖民時期第四所成立的高等教育學院,當時名為「新澤西學院」,1747年遷至新澤西州,1756年遷至普林斯頓,並於1896年正式改名為普林斯頓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保有濃厚的歐式教育學風,創立宗旨上強調訓練學生具有人文及科學的綜合素養。普林斯頓大學一直是學者、科學家、作家、政治家成長成材的家園。普林斯頓大學規模為哈佛大學的1/4,截止至2019年,普林斯頓大學共培養了2位美國總統、12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及眾多美國國會議員。截止2020年10月,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產生了69位諾貝爾獎獲得主(世界第十)、15位世界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三)、14位世界計算機最高獎圖靈獎得主(世界第四)。

普林斯頓大學位列2021U.S. News美國最佳大學排名全美第1;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6;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世界第6;2021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11、2022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20。

(六)牛津大學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簡稱「牛津」(Oxford),位於英國牛津,世界頂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學,採用書院聯邦制。其與劍橋大學並稱為牛劍,是羅素大學集團成員,被譽為「金三角名校」和「G5超級精英大學」。牛津大學的具體建校時間已不可考,但有檔案明確記載的最早的授課時間為1096年,之後在1167年因得到了英國皇室的大力支持而快速發展。

牛津大學是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也是世界上現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該校湧現了一批引領時代的科學巨匠,培養了大量開創紀元的藝術大師、國家元首,其中包括28位英國首相及數十位世界各國元首、政商界領袖。牛津大學在數學、物理、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從1902年起,牛津大學還設立了面向全世界本科生的「羅德獎學金」。截止至2019年3月,牛津大學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有72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九)、3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二十)、6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九)。

2020-2021年度,牛津大學位列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2022QS世界大學排名第2,2021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5,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9。特別的是,牛津大學於2017-2021年連續五年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榮膺世界第1。

(七)劍橋大學

劍橋大學是英國本土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是學校、學院、系和學院的聯盟。這31所學院受各自的法規和規章管理,但也是大學的組成部分。劍橋大學八百多年的校史匯聚了艾薩克·牛頓、開爾文、麥克斯韋、玻爾、玻恩、狄拉克、奧本海默、霍金、達爾文、沃森、克里克、馬爾薩斯、馬歇爾、凱恩斯、圖靈、懷爾斯、華羅庚等科學巨匠,約翰·彌爾頓、拜倫、丁尼生、培根、羅素、維根斯坦等文哲大師,克倫威爾、尼赫魯、李光耀等政治人物以及羅伯特·沃波爾(首任)在內的15位英國首相。

劍橋大學實際上只是一個組織鬆散的學院聯合體,各學院高度自治,但是都遵守統一的劍橋大學章程,該章程是由大學的立法機構起草通過的,每年還會修訂。劍橋大學只負責考試與學位頒發,而招收學生的具體標準則由各學院自行決定,並自行招生。

劍橋大學的31所學院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只有10萬人左右的小鎮裡。這些學院建於不同的時代,最早的已有七、八百年歷史了。就像它們的建築一樣各具特色。大學與學院雖相輔相成,卻是不同的實體,在經濟上也是獨立的。大學是公有制,由國家撥款,而學院則為私有,自謀生路,自負盈虧。大學負責研究生的,而學院則負責本科生的招生,數量則由大學統一規劃。所有學生的教學是由大學負責的,而學院負責學生的生活和本科生的業餘輔導。每年年底,大學按照各學院本科生的成績,按一定規則打分,把學院排隊,促使學院之間相互競爭。大學內部管理由各個部門獨立進行,少數的對外事務由大學中央機構委派代表處理。

(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簡稱伯克利),坐落美國舊金山灣區的伯克利市,是世界較為頂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學,位列2021年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4位,2021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5位,被譽為「公立常春藤」,在學術界尤其享有盛譽。

作為加州大學的創始校區,伯克利以自由、包容的校風著稱,其學生於1964年發起的「言論自由運動」在美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改變了幾代人對政治和道德的看法。作為世界較為重要的研究及教學中心之一,其在物理、化學、計算機科學、工程學、經濟學、法學等諸多領域位列世界前十,與舊金山南灣的史丹福大學構成美國西部的學術中心。

截止2021年10月4日,伯克利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產生了114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三)、14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四)和25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三)。伯克利為矽谷培養大量人才,包括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蘋果公司創始人斯蒂夫·沃茲尼亞克、特斯拉創始人馬克·塔彭寧等。知名華人作家張愛玲、國學家趙元任、政治家孫科均曾在此求學或工作。

(九)加州理工學院

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Caltech,創建於1891年,是世界最頂尖的理工類科學研究型學府之一。加州理工學院只有124英畝(50.18公頃)微型校園面積,在校的僅有不到400名教職員和2000多名學生(研究生+本科生),但校友、教職工和研究人員中卻有74人75次獲得諾貝爾獎(其中現有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仍在執教),是世界上諾貝爾獎獲獎密度最高的高等學府。截止2020年10月,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和畢業生中(不包括臨時研究人員)有40人41次(鮑林曾兩次獲獎)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一千個畢業學生中有一個諾貝爾獎得主,比例為世界大學之冠。學校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主要目的,一直以來實施嚴格的精英式教育,師生比例僅有1:3,其培養的學生有500多人在全世界的大學中擔任實驗室主任。在校區小規模的教職工中,該校有11位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研究員和6位曾經的該研究所校友。

加州理工學院在全球科技界久負盛名,曾於2012至2016年間連續5年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1,2019-20年度排名世界第2,在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和空間科學等領域均為世界頂級,還協助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負責管理著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位列2022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6、2021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7、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世界第8,其中地球科學學科位列世界第2、物理學世界第6、化學世界第5、航空航天工程世界第6。

(十)芝加哥大學

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簡稱:UChicago、「芝大」)由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於1890年創辦,坐落於美國金融中心芝加哥,是一所世界頂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常年穩居多家世界大學排行榜前十位。

該校誕生了芝加哥經濟學派等眾多知名的芝加哥學派,創立了法律經濟學,是經濟學、法學等社會科學學科的世界級學術重鎮;而從曼哈頓計劃起大批科學家匯集於此,在「原子能之父」恩利克·費米等人的領導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台核反應堆(芝加哥一號堆),開啟了人類原子能時代,並創辦了美國第一所國家實驗室阿貢國家實驗室和著名的費米實驗室,奠定了芝大在自然科學界的重要地位。

芝加哥大學以開放的精神,兼收並蓄地包容了德國威廉·馮·洪堡與英國約翰·亨利·紐曼兩種大學理念,建構了獨特而卓越的組織、研究和教學理念,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美國乃至世界一流大學。芝大的教育觀念強調「宏觀與實驗」精神、注重對純理論和大師經典學習研究的教學方法,奠定了它在美國教育史上的獨特而重要地位。教學中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精神和批判性思維,鼓勵挑戰權威,鼓勵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觀點,培養了眾多諾貝爾獎獲得者。

2019-20年度,芝加哥大學位列U.S. News美國最佳大學排名第6、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第10。2020-21年度,QS世界大學排名第9。

二、品牌優勢

在任何領域的企業成功,專利信息和起草標準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專利信息是企業創新的重要產物,它可以保護企業權益,提升企業競爭力;起草標準則是企業產品製造和服務領域的質量保障,有助於規範市場行為,提高行業基礎標準。

世界大學相關排行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