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分析 交通設備 內容詳情
2025年中國航天產業規模將突破1.8萬億 無人系統成核心驅動力
 航天 2025-03-14 18:14:08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球航天產業正以年均7.3%的速度增長,中國作為重要參與者,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1.8萬億元。其中,無人機系統、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成為關鍵增長極,政策支持與技術突破加速行業變革。在此背景下,航天領域頭部企業通過強強聯合,正推動產業鏈向智能化、全球化方向快速演進。

  一、航天產業協同發展新範式:央企民企戰略簽約釋放創新動能

  3月14日,北京道達天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道達天際」)與航天時代飛鴻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航天飛鴻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聚焦低空經濟、無人機裝備、數據服務三大領域,整合太空飛行器研發與人工智慧算法優勢,共同構建覆蓋物流運輸、應急救援、智慧城市等場景的產業生態體系。此次合作不僅響應國家「十五五」規劃中關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號召,更通過技術融合為全球市場提供高附加值解決方案。

  二、航天核心技術深度融合:打造無人系統數智化引擎

  道達天際依託自主研發的垂直大模型與時空圖譜技術,結合航天飛鴻在無人機平台設計、群體智能控制等領域的國際領先能力,形成「感知決策執行」全鏈條技術閉環。數據顯示,航天飛鴻公司在無人飛行器氣動布局、導航制導系統等方面已突破多項核心技術,其產品綜合性能達國內頂尖水平;而道達天際憑藉70%的研發人員占比和近100項專利儲備,在三維重建與態勢仿真領域構建起行業壁壘。雙方技術協同將顯著提升複雜場景下的任務規劃效率與自主決策能力。

  三、航天應用場景全域拓展:加速低空經濟全球化落地

  戰略合作明確四大應用方向:在物流運輸領域,通過無人機集群智能調度系統降低偏遠地區配送成本;應急救援場景中,依託高精度三維建模技術實現災害現場快速響應;文旅產業方面打造沉浸式低空飛行體驗項目;智慧城市管理則整合無人設備與數據平台,提升公共安全監測效能。雙方計劃未來三年內聯合開拓30個國內外示範項目,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價值共生網絡。

  四、航天生態構建新藍圖:引領全球產業競爭格局

  通過此次合作,兩家公司將共建開放式創新平台,吸引超過50家無人機需求方及技術夥伴參與生態建設。道達天際的天地網一體化感知體系與航天飛鴻的無人系統研發能力形成戰略互補,預計到2025年可帶動上下游企業產值增長超百億。這種「技術研發+場景驗證」的雙輪驅動模式,將助力中國在新一輪全球航天產業競爭中占據先機。

  結語

  此次戰略合作標誌著我國航天領域央國企協作邁入新階段。通過整合數據智能與高端裝備製造優勢,雙方不僅加速了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商業化進程,更以技術創新為支點撬動萬億級市場空間。隨著合作成果向國際市場的延伸,中國在無人系統、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的全球競爭力將持續提升,為構建自主可控的航天產業生態注入強勁動能。

延伸閱讀

藍箭航天啟動上市輔導(20250730/09:46)

證監會官網顯示,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開啟上市輔導,由中金公司擔任輔導機構。

藍箭航天啟動A股IPO輔導(20250730/09:13)

據證監會網站消息,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25年7月29日在北京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輔導券商為中金公司。

中信建投:政策、技術、生態三箭齊發,商業航天邁入「組網提速+質量築基」新階段(20250725/07:40)

中信建投研報稱,政策監管、技術突破與生態協同正合力推動中國商業航天進入高質量發展拐點。政策監管明確:國家航天局7月21日發布商業航天全壽命周期質量新規,明確「終身追責制」與高風險項目獨立評估,倒逼企業從「野蠻生長」轉向技術與管理雙輪驅動,加速行業洗牌;技術攻堅提速:垣信衛星13.36億元發射服務招標(一箭18星/10星)釋放組網加速信號;生態協同擴容:國家航天局主導的商業航天創新聯合體7月22日開放50家成員准入,以「技術共研-數據共享-風險共擔」機制補全產業鏈短板。截至7月,千帆星座共發射組網90顆星。預計今年下半年起,各型民營大液體火箭將迎來密集首飛,我國衛星網際網路建設或將開始提速。

國家統計局:1—5月份,我國航天、航空、航海等「三航」產業快速發展,帶動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行業利潤同比增長56.0%(20250627/09:37)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於衛寧解讀2025年1—5月份工業企業利潤數據,「上天入海」盡顯工業高質量發展活力。1—5月份,我國航天、航空、航海等「三航」產業快速發展,帶動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行業利潤同比增長56.0%。其中,在國產大飛機成功商業運營兩周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啟動以及商業航天企業不斷取得新成果推動下,飛機製造、太空飛行器及運載火箭製造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20.7%、28.6%,同時帶動航空航天相關設備製造行業利潤增長68.1%。在海洋經濟大力發展背景下,船舶及相關裝置製造行業利潤增長85.0%,其中金屬船舶製造利潤增長111.8%,相關的船用配套設備製造、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利潤分別增長63.2%、15.4%。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航天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