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航空 資訊詳情
2025年航空航天行業趨勢與全球市場格局:中國機遇下的企業戰略升級
 航空航天 2025-07-14 09:10:12

  在2025年全球經濟重構背景下,航空航天產業正經歷技術疊代與區域競爭的新階段。7月10日舉辦的"智薈中歐·北京論壇"聚焦全球化經營策略,揭示了企業如何通過本地化深耕、智能化供應鏈建設和戰略協同實現可持續增長。數據顯示,中國航空市場裝機量45年間增長超26倍,成為全球產業版圖的重要引擎。本分析結合行業動態與市場數據,探討企業在複雜環境中的破局之道。

  一、航空航天本地化實踐:從技術引入到生態構建,驅動中國市場持續擴容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航空航天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作為全球最大航空航天企業的先行者,某跨國集團在華發展軌跡印證了深度本土化的價值。其通過建立8家發動機大修基地、培育1.7萬名維修人才及設立區域服務中心,實現了全鏈條服務能力的本土覆蓋。99%本地化員工結構與蘇州製造工廠的全球供應角色,展現了"技術賦能+生態共建"的戰略邏輯。數據顯示,該企業入華45年累計裝機量達7800台,印證了中國航空市場從高速增長到質量提升的關鍵轉型期機遇。

  二、航空航天供應鏈智能化:應對不確定性挑戰的核心競爭力

  論壇專家指出,在地緣政治與技術壁壘加劇的環境下,智能供應鏈成為企業韌性發展的關鍵要素。某龍頭企業通過數位化平台整合全球資源,實現零部件生產、維修服務與客戶需求的精準匹配,其上海機隊支援中心日均處理超過500項跨國服務請求。這種"雲-邊-端"協同模式不僅降低23%運營成本,更在供應鏈中斷風險中保持98.7%的服務可用性,為行業提供了可複製的技術範式。

  三、航空航天全球化與本土化平衡:新興市場的戰略支點選擇

  面對中美歐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企業需重構區域策略權重。中國航空市場雖當前位列全球第二,但預計2043年規模將超越美國成為最大單一市場,其年均複合增長率達5.8%。某跨國集團在蘇州設立的零部件工廠既服務本土客戶,又輻射亞太及歐洲市場,實現"以中國為樞紐"的全球化布局。這種策略使企業在遵守當地法規的同時,通過技術輸出與本地創新形成雙向價值流動。

  2025年航空航天產業呈現三大特徵:中國市場成為增長極、智能化重塑供應鏈韌性、本土化深度決定市場滲透效率。隨著全球航空運輸量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的108%,以及電動垂直起降(eVTOL)等新技術商業化進程加速,企業需在保持技術領先性的同時,強化本地合規能力與生態夥伴協同。對於加速出海的中國企業而言,借鑑國際頭部企業的"根植策略"——即通過人才培育、區域服務中心建設和供應鏈本土化——將成為穿越周期波動的關鍵路徑。未來十年,中國將在全球航空航天產業版圖中扮演雙重角色:既是全球最大需求市場,也是技術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航空航天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