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據市場分析預測,到202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核心零部件需求量預計增長3倍以上。在此背景下,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正以百億元級投資規模快速切入這一新興領域,在關鍵技術突破、產業鏈協同和資本運作方面展開密集布局。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近年來,隨著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進程加速,A股市場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掀起投資熱潮。數據顯示,精鍛科技、祥鑫科技等20餘家企業通過戰略合作、項目投資等方式搶占先機,累計投資已超百億元。這些企業圍繞關節驅動系統、精密結構件及控制系統等核心部件展開技術攻關,試圖在機器人賽道建立競爭優勢。
面對人形機器人這一新興市場,汽車零部件企業在供應鏈整合和技術積累方面展現出獨特優勢。例如,某頭部企業近期與自動化技術公司合資成立新公司,註冊資本達1億元,其中該企業出資占比90%。此舉旨在通過聯合研發,突破機器人關節驅動模組的核心技術瓶頸。類似案例還包括多家企業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聚焦於人形機器人的精密傳動系統和輕量化結構件開發。
這類合作不僅加速了技術轉化,還藉助汽車零部件行業成熟的生產體系實現規模化量產。目前,已有超過20家上市公司通過股權收購、成立合資公司等方式深化布局,覆蓋從核心部件到整機組裝的全產業鏈環節。
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需求與汽車製造高度重合:精密齒輪傳動系統可復用新能源車動力總成技術,輕量化鋁合金結構件源於車身設計經驗,而高精度傳感器和控制系統則延續了智能駕駛的技術路徑。例如,某企業通過與科技公司合作,將原本用於汽車轉向系統的精密加工工藝應用於機器人關節組件,顯著提升了產品穩定性。
業內人士指出,汽車零部件企業在質量控制、成本管控及大規模生產管理方面具備深厚積澱,這些能力正是人形機器人產業化亟需的要素。尤其在伺服電機、減速器等「卡脖子」環節,依託現有供應鏈資源可大幅縮短研發周期,降低試錯成本。
為快速切入市場,汽車零部件企業正通過多樣化資本手段構建生態壁壘。某上市公司近期擬以分期增資和股權收購方式獲得機器人公司35%股權,並計劃共同設立合資公司推進技術落地。這種「資本+技術」雙輪驅動模式,既能整合外部創新資源,又能保障供應鏈的自主可控。
數據顯示,頭部企業的單筆投資規模普遍在億元級別,且多聚焦於中長期產能布局。例如,某企業通過與兩家科技公司簽訂戰略協議,同步拓展人形機器人和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業務,實現技術復用與市場需求的雙向覆蓋。
總結:2025年前的產業變革與機遇
從當前投資動向看,汽車零部件企業正憑藉其在精密製造、系統集成及供應鏈管理上的核心競爭力,在人形機器人賽道構建起差異化優勢。隨著核心部件國產化率提升和市場需求爆發,預計到2025年該領域將形成千億級增量市場空間。然而,技術壁壘突破、場景落地效率以及市場競爭加劇仍是關鍵挑戰。未來,汽車零部件企業能否在這一輪產業變革中實現從「配套商」向「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跨越,將成為決定其長期競爭力的核心變量。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2024年上半年汽車行業出口支撐景氣,商用車板塊行情表現占優,紅利風格優於成長。短期看,乘用車內需放緩下競爭加劇,控成本、強技術及新車勢能的主機廠占優。中期看,智駕疊代及出口彈性有望持續超預期;商用車出口量價齊升且格局穩,龍頭盈利高增及高股息持續支撐;汽車零部件業績延續高兌現度,製造業規模優勢帶來成長新曲線估值占優。
汽車零部件板塊走高,正強股份拉升漲停,華安鑫創、德邁仕、中捷精工、卡倍億等跟漲。
汽車零部件概念早盤活躍,金麒麟4連板,恆勃股份、萬通智控、東利機械、超捷股份等集體高開。
國盛證券指出,隨著「以舊換新」政策落地,消費者觀望情緒改善,5月起汽車零部件終端銷售預計向好。頭部零部件企業,對內受益特斯拉銷售改善,問界、理想等銷售強勢,對外,海外產能布局逐漸進入收穫期,提供增長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