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天然氣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隨著2025/26年冬季的臨近,歐洲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由於連續兩個暖冬後今年氣候回歸正常,該地區供暖用的天然氣庫存已逼近歷史低位。與此同時,俄羅斯停止通過烏克蘭管道輸送天然氣,進一步加劇了歐洲對液化天然氣的依賴。在國際市場需求激增和供應趨緊的背景下,天然氣價格持續攀升,給歐洲能源市場帶來了巨大挑戰。
根據最新數據,歐洲當前的天然氣庫存僅為庫容量的37%,遠低於2023年和2024年同期超過60%的水平。這意味著在即將到來的冬季前,歐洲需要額外進口大量液化天然氣以補充庫存。據估算,歐洲今年夏季需額外進口250批液化天然氣才能在11月1日前將庫存提升至法規要求的90%。
自今年1月1日起,俄羅斯已停止通過烏克蘭向歐洲輸送管道天然氣。這一決定使得部分東歐國家失去了穩定的天然氣來源,不得不轉而依賴歐盟統一採購的液化天然氣。儘管如此,這一轉變並未完全緩解歐洲面臨的能源壓力。
今年年初,美國80%以上的液化天然氣出口轉向歐洲市場,主要原因是歐洲天然氣價格持續高於亞洲。受寒流影響,2月份歐洲天然氣價格甚至創下了兩年來的新高。此外,國際能源市場整體供應趨緊也對價格產生了支撐作用。嚴寒天氣和低風力發電量進一步加劇了天然氣儲備的消耗,導致價格被推高。
在正常情況下,冬季的天然氣價格通常高於夏季。然而由於過去兩年的囤積行為,今年歐洲夏季天然氣期貨價格卻反常地高於冬季價格。這一現象不利於大宗商品的儲備,並對市場供需平衡構成了挑戰。
德國等歐洲主要經濟體的公用事業和市場運營商已向政府發出呼籲,希望採取措施幫助其在冬季前完成庫存補充目標。有消息稱,歐盟可能正在考慮放寬天然氣庫存補充水平的要求以緩解當前壓力。
總結:歐洲能源市場面臨多重挑戰
綜上所述,歐洲正面臨著天然氣庫存低位、進口需求激增以及價格攀升的多重挑戰。俄羅斯管道氣供應中斷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局面,而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的供需失衡則為價格提供了支撐。在這一背景下,歐洲不僅需要付出額外的努力和資金來補充庫存,還需要應對能源市場價格持續走高的壓力。未來幾個月將是決定歐洲能否平穩度過即將到來的冬季的關鍵時期。
歐洲天然氣價格跌至四周以來的最低水平,基準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合約價格跌破每兆瓦時40歐元。「受原油賣盤的拖累,全球天然氣市場走低。」澳新銀行研究部的分析師表示,「這種市場反應可能表明,市場預期供應將增加」與此同時,歐盟的天然氣庫存率僅為34.35%,該地區正面臨著儲氣季的艱難開局。TTF天然氣期貨價格在早盤下跌1.5%,至每兆瓦時38.60歐元。惠譽研究部門BMI的分析師表示:「美國對石油和天然氣進口的豁免應該會限制供應面問題的立刻發生,但對需求的影響可能很大,並將繼續令能源價格承壓。」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