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光伏市場呈現出顯著波動。隨著國內政策節點臨近,分布式項目需求激增導致組件供應緊張,市場價格出現非理性上漲。與此同時,頭部企業保持謹慎擴產策略,行業在短期搶裝潮與長期技術疊代中尋找平衡點。這一系列動態不僅折射出產業鏈各環節的博弈態勢,也反映了市場對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深層思考。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光伏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近期組件的搶手程度前所未有,問題不在於價格,而在於能否獲得貨源。"某光伏電站施工企業負責人透露。當前搶裝潮主要集中在分布式領域,部分企業甚至將集中式電站的集采組件調配至分布式項目。受此影響,組件供應出現階段性短缺,市場價格一度突破每瓦0.85元以上。行業監測數據顯示,光伏中下游產品價格在過去一周持續上探,矽片環節漲幅尤為明顯。
政策節點成為本輪搶裝潮的核心推手。4月30日是工商業分布式項目電價調整的分界線,5月31日後增量項目需全面進入電力市場化交易。雙重時間壓力下,企業加速鎖定既有收益模式,導致市場需求短期內爆發式增長。然而,頭部廠商出於對市場可持續性的審慎判斷,並未大規模擴產。某光伏龍頭負責人指出:"目前產能提升有限,短期供應緊張難以快速緩解。"
儘管價格出現非理性波動,但企業普遍採取克制策略。行業專家表示:"市場的大幅震盪對企業經營構成干擾,既不希望去年40%50%的價格暴跌重演,也不支持當前不可持續的上漲態勢。"監測數據顯示,高價訂單雖已零星落地(如0.780.8元/瓦),但尚未形成批量成交。隨著政策節點過後需求退坡,電池片價格或將在4月中旬後鬆動。
儘管短期波動顯著,但業內人士對產業前景保持審慎樂觀。專家分析指出:"從集中式電站招標價格逐漸接近成本價的趨勢看,市場報價正回歸理性區間。"頭部企業通過強化行業自律和技術進步維持競爭力,例如某光伏龍頭強調將重點布局高效電池技術升級。西安工程大學王鐵山教授認為,搶裝潮後價格或短期回落,但長期復甦趨勢不改,關鍵在於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優化。
總結
光伏組件供需失衡引發的價格波動,本質是政策窗口期與市場策略博弈的結果。在分布式項目搶裝潮推動下,短期內供應鏈承壓導致價格上漲;而頭部企業的理性決策和行業自律,則為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未來隨著技術進步與產能合理擴張,光伏產業有望在價格震盪中實現健康復甦,並持續鞏固其在全球清潔能源轉型中的核心地位。
國金證券認為,光伏產業鏈景氣修復持續進行時,玻璃4月盈利水平有望繼續大幅改善,測算頭部電池片產能已實現盈利,各地新能源市場化交易新政緊鑼密鼓制定中;重申4月內板塊將迎來對需求側悲觀預期的修正、以及股價對基本面右側的追趕。
近期,光伏行業消息不斷。3月以來,矽片價格在分布式需求拉動下上漲,行業庫存維持低位;電池片環節因G12R組件排產占比提升,價格連續五周上漲;光伏玻璃受組件開工率提升帶動,3月庫存天數環比明顯下降,價格持續上行。 上海有色網SMM數據顯示,分布式TOPCon組件182、210、210R三種型號價格均創下近期新高,達到0.757元/瓦至0.767元/瓦不等。 業內普遍認為,光伏產業鏈的漲價,與「搶裝潮」有關。1月底、2月初相關部門接連公布光伏發電和新能源電價相關規定,4月30日之前併網的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可以全額上網,享受較高的補貼電價;而4月30日之後併網的項目,則只能選擇自發自用或部分上網模式,無法再進行全額上網銷售。從5月31日起,新投產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原則上全部電量進入電力市場交易,通過競價形成電價,並建立「新能源可持續發展價格結算機制」,通過「多退少補」差價結算穩定收益預期,不再享受國家補貼。為爭取原有政策紅利,企業紛紛趕在這兩個節點前搶裝,拉動光伏產品需求激增。 根據集邦諮詢最新調查,中國政策刺雷射伏產業整體需求,組件供給出現緊張氣氛,預期3月和4月的需求將出現小高峰,可能順勢帶動第二季度產業鏈價格上升,尤其是分布式光伏項目將於第二季度達到裝機高峰。(證券時報)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