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總標題:以"光伏行業調整期特徵及未來趨勢分析"為核心主題)
在經歷2019至2023年的爆發式增長後,全球光伏產業正面臨歷史性轉折。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產能過剩與需求波動交織的複雜局面,促使行業進入深度調整階段。專業機構預測顯示,明年起全球新增裝機量增速將顯著放緩,企業策略轉向控產能、穩利潤的精細化運營模式。本文通過梳理關鍵數據與市場動態,解析光伏產業在轉型期的核心矛盾與發展機遇。
2019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以42.3%的複合增長率從113GW激增至462GW,但高速擴張也埋下隱患。今年以來產業鏈價格快速下行引發市場震盪,矽料、電池片等環節跌幅超50%,倒逼企業簽署行業自律公約,主動限產保價。數據顯示,2024年10月國內光伏擴產規模較上半年明顯降溫,企業普遍放緩產能釋放節奏以應對庫存壓力。
頭部企業明確表態暫停激進擴張計劃,轉而聚焦現有產能效率提升。某光伏龍頭企業表示,其組件生產線雖面臨季節性波動調整,但始終保持滿產狀態,並將資源重點投入TOPCon等先進技術的工藝改良。這種策略既避免了重複建設帶來的惡性競爭,也為未來技術疊代儲備實力。據測算,通過深化差異化產品布局和成本管控,企業有望在2025年光伏電池出貨結構優化中提升盈利空間。
12月起實施的出口退稅新政對產業影響深遠:鋁材等輔材退稅率取消疊加組件退稅率下調,直接抬高海外業務成本門檻。企業應對策略呈現分化——部分依賴低價競爭的企業面臨生存壓力,而技術領先者則通過產品溢價和供應鏈優化維持優勢。專家指出,政策導向實質上加速了行業洗牌進程,未來市場份額將向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頭部企業集中。
據最新預測數據,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預計達596GW,同比僅增6%,較前五年42.3%的增速大幅回落。區域結構方面,亞太市場占比將小幅降至61.1%,美洲市場因政策激勵增長至15.6%。行業景氣度低谷或延續至明年第一季度,但技術進步與市場需求剛性支撐著長期前景——預計第二季度可能出現價格企穩回升拐點,推動產業進入質量優先的新發展階段。
總結:調整期孕育轉型機遇
光伏行業的階段性調整並非終點而是轉折起點。在供需關係重構過程中,企業通過控制產能規模、強化技術壁壘、優化成本結構等舉措,正在重塑競爭格局。政策調控與市場機制的協同作用下,行業有望擺脫無序擴張困局,在更健康可持續的軌道上實現長期增長目標。未來三年既是挑戰期更是戰略機遇期,技術創新與全球化布局將成為決定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變量。
國金證券認為,光伏產業鏈景氣修復持續進行時,玻璃4月盈利水平有望繼續大幅改善,測算頭部電池片產能已實現盈利,各地新能源市場化交易新政緊鑼密鼓制定中;重申4月內板塊將迎來對需求側悲觀預期的修正、以及股價對基本面右側的追趕。
近期,光伏行業消息不斷。3月以來,矽片價格在分布式需求拉動下上漲,行業庫存維持低位;電池片環節因G12R組件排產占比提升,價格連續五周上漲;光伏玻璃受組件開工率提升帶動,3月庫存天數環比明顯下降,價格持續上行。 上海有色網SMM數據顯示,分布式TOPCon組件182、210、210R三種型號價格均創下近期新高,達到0.757元/瓦至0.767元/瓦不等。 業內普遍認為,光伏產業鏈的漲價,與「搶裝潮」有關。1月底、2月初相關部門接連公布光伏發電和新能源電價相關規定,4月30日之前併網的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可以全額上網,享受較高的補貼電價;而4月30日之後併網的項目,則只能選擇自發自用或部分上網模式,無法再進行全額上網銷售。從5月31日起,新投產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原則上全部電量進入電力市場交易,通過競價形成電價,並建立「新能源可持續發展價格結算機制」,通過「多退少補」差價結算穩定收益預期,不再享受國家補貼。為爭取原有政策紅利,企業紛紛趕在這兩個節點前搶裝,拉動光伏產品需求激增。 根據集邦諮詢最新調查,中國政策刺雷射伏產業整體需求,組件供給出現緊張氣氛,預期3月和4月的需求將出現小高峰,可能順勢帶動第二季度產業鏈價格上升,尤其是分布式光伏項目將於第二季度達到裝機高峰。(證券時報)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