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小家電行業從曾經的「網紅」風口逐漸步入發展瓶頸期。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消費者需求變化以及傳統家電巨頭的強勢介入,以小熊電器為代表的小家電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找到新的增長點,成為行業共同關注的焦點。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小家電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小熊電器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為47.58億元,同比微增0.98%,但歸母淨利潤僅為2.88億元,較2023年的4.45億元下降35.37%,創下自2019年上市以來的最大跌幅。與此同時,九陽股份2024年的淨利潤也同比下跌68.55%,僅為1.22億元。這些數據反映出小家電行業整體盈利能力的顯著下滑。
從財報數據來看,小熊電器的營業成本同比增長2.67%,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分別增長24.25%和171.74%,研發費用則同比增長36.48%。儘管公司在研發上加大了投入,但短期內並未帶來明顯的業績改善。此外,小熊電器的銷售毛利率從上一年的36.35%下滑至35.29%,進一步凸顯了成本壓力。
小家電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傳統家電巨頭如美的、海爾等通過下沉市場和供應鏈優勢,推出大量價格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對小熊電器等品牌形成直接衝擊。這些巨頭不僅擁有全國性的線下銷售網絡,還能將同類產品價格拉低20%至30%,進一步壓縮了小家電企業的利潤空間。
與此同時,蘇泊爾、九陽等老牌企業也在通過年輕化設計和創新營銷搶占市場份額。例如,蘇泊爾推出的年輕化產品線在設計語言和營銷策略上全面對標小熊電器。此外,小米生態鏈企業憑藉網際網路營銷和年輕化產品策略,也在小家電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多重競爭壓力下,小熊電器等企業亟需找到差異化競爭優勢。
小家電行業在產品質量和技術創新方面也面臨挑戰。目前,市場上關於小家電產品的投訴屢見不鮮,例如養生壺底座熔化、空氣炸鍋塗層脫落等問題。由於小家電產品多以低價策略吸引消費者,用戶群體以年輕租房者為主,他們對產品更新換代的需求較低,導致廠商在質量提升上缺乏動力。
在技術創新方面,儘管部分企業嘗試將AI技術應用於小家電產品,例如智能豆漿機和智能熨燙機,但這些創新並未帶來用戶體驗的實質性提升。業內人士指出,AI技術在小家電領域的應用更多是噱頭,難以真正吸引消費者。相比之下,傳統大家電品牌在AI技術上的投入和應用更具實際意義,例如智能管家系統和健康烹飪系統等。
面對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海外市場成為小家電企業的重要突圍方向。2024年,小熊電器的國外銷售收入為6.68億元,同比增長80.81%,成為公司增長最快的業務板塊。小熊電器在財報中表示,2025年將堅定品牌出海路線,積極開拓新興市場,並加大海外產品研發力度。
然而,小熊電器的海外布局起步較晚,2024年海外業務占比不足15%。為加速海外拓展,小熊電器於2024年7月完成了對羅曼智能的股權收購,斥資1.54億元現金取得其61.78%的股權。羅曼智能在電動牙刷等個護產品領域具有技術優勢,銷售網絡覆蓋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一收購被視為小熊電器強化海外布局的重要舉措。
儘管如此,小熊電器在海外市場仍面臨較大競爭壓力。例如,蘇泊爾在全球炊具和小家電市場份額領先,海外銷量占比穩定在30%左右。此外,美的、海爾等傳統對手也在加速海外拓展,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
小家電行業的需求變化是導致當前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數據顯示,中國廚房小家電市場零售額在2020年達到664億元峰值後持續下滑,2023年降至549.3億元。2024年雖有反彈,零售額回升至609億元,但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以舊換新」等政策推動,而非市場需求本身的復甦。
隨著消費者生活方式的改變,小家電產品的需求量逐漸降低。業內人士指出,前幾年「宅經濟」推動了小家電銷量的快速增長,但隨著生活恢復正常,這一增長趨勢難以持續。未來,小家電企業需要集中資源打造爆款產品,塑造差異化品牌形象,並通過技術創新開闢新賽道。
總結
小家電行業正面臨轉型與突圍的雙重挑戰。淨利潤大幅下滑、市場競爭加劇、產品質量與技術創新瓶頸等問題,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海外市場成為小家電企業的重要增長點,但同時也面臨激烈的競爭壓力。未來,小家電企業需要通過集中資源打造爆款產品、提升品牌忠誠度以及加大研發投入,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找到新的發展機遇。
小家電板塊震盪拉升,飛科電器、比依股份漲停,小熊電器、德爾瑪、奧佳華、彩虹集團等跟漲。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