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常熟銀行作為農商行中的佼佼者,近年來在業績表現上一直保持穩健增長。2024年,該行營收與淨利潤均實現雙位數增長,2025年一季度更是取得「開門紅」。然而,儘管業績亮眼,常熟銀行卻因分紅比例下降和資產質量隱憂引發投資者不滿。本文將深入分析常熟銀行的經營現狀、擴張策略以及面臨的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銀行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常熟銀行總規模達3665.82億元,同比增長9.6%;實現營業收入109.09億元,同比增長10.53%;歸母淨利潤38.13億元,同比增長16.20%。2025年一季度,該行營收29.71億元,同比增長10.04%;歸母淨利潤10.84億元,同比增長13.87%。這一系列數據表明,常熟銀行在業績上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常熟銀行的成功離不開其獨特的異地擴張策略。通過「投管行」牌照,該行能夠跨區域展業,間接控股了34家村鎮銀行,覆蓋湖北、江蘇、河南、廣東、海南五個省份。2025年2月,常熟銀行又收購了3家村鎮銀行,進一步擴大了業務範圍。這種外延式擴張為常熟銀行帶來了顯著的收入增長,2024年常熟以外區域的營收占比高達73.52%。
在利息淨收入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常熟銀行的非息收入表現尤為亮眼。2024年,該行非利息淨收入達17.67億元,同比增長29.07%,其中投資收益為14.94億元,同比增長56.03%,占非息淨收入的84%。2025年一季度,非利息淨收入為6.5億元,同比增長62%,投資收益為6.7億元,同比增長21%。非息收入的強勁增長成為支撐常熟銀行營收穩健的關鍵因素。
常熟銀行在債券投資方面表現突出,2024年交易性金融資產為10.51億元,同比增長69.61%,其中債權投資2.09億元,同比增長843.66%。這種投資策略不僅提升了非息收入,也為常熟銀行帶來了更多的盈利機會。
儘管業績表現優異,常熟銀行的分紅比例卻連續六年下降,引發投資者不滿。2024年,該行分紅比例為19.77%,為上市以來最低。2016年至2024年,常熟銀行的分紅比例從38.45%逐年下降至19.77%。與A股上市銀行相比,常熟銀行2024年的分紅比例僅高於鄭州銀行,排名倒數第二。
對於分紅比例下降,常熟銀行解釋稱,主要是為了留存利潤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增強風險抵禦能力,並為投資者提供可持續的長期回報。2024年,該行資本充足率為14.19%,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24%,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18%,均滿足監管要求。
常熟銀行的資產質量雖然整體穩健,但仍存在隱憂。2024年,該行不良貸款餘額為18.58億元,同比增長1.8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77%,較2023年末上升0.02個百分點。其中,個人貸款不良率為0.94%,較2023年末上升0.16個百分點,信用卡不良率更是高達4.14%,較2023年末上升2.71個百分點。
此外,2024年常熟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核銷及轉出金額為29.95億元,較2023年增加13億多元。不良貸款生產率為1.43%,較2023年的0.92%有所上升。關注類貸款餘額為35.93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9.82億元,關注類貸款遷徙率為21.48%,較2023年末的18.80%有所增長。這些數據表明,常熟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面臨一定挑戰。
面對投資者對分紅比例和資產質量的擔憂,常熟銀行近期發布了估值提升計劃,計劃從經營提升、現金分紅、投資者關係管理、信息披露、股東和董監高增持五個方面來提升估值。該行已屬於長期破淨情形,未來能否通過這一計劃改善隱憂,實現估值提升,仍需持續關注。
總結
常熟銀行在業績增長和異地擴張方面表現出色,非息收入的強勁增長更是為其營收提供了有力支撐。然而,分紅比例的連續下降和資產質量的隱憂也引發了投資者的不滿。未來,常熟銀行能否在新管理層的帶領下,改善這些挑戰,進一步提升估值,值得市場持續關注。
中泰證券研報表示,「對等關稅」背景下,銀行股紅利屬性凸顯,建議積極關注銀行股的投資價值,關注大行、招行和優質城農商行。一季度國債收益率上行的趨勢面臨邊際變化,銀行板塊高股息的性價比提升。兩條投資主線:一是高股息的大型銀行;二是擁有區位優勢、確定性強的城農商行。
華爾街最大的幾家銀行終於脫離了馬斯克製造的130億美元債務泥潭。據知情人士透露,周一,華爾街銀行出售了為馬斯克在2022年收購推特而貸款的最後一部分債務。這批12億美元的貸款以票面價值的98%售出。此次出售可謂姍姍來遲。2022年4月,摩根史坦利、美國銀行和其他五家銀行同意提供貸款,以幫助馬斯克收購推特。該計劃是將約130億美元的債務分割,出售給投資者,並賺取數百萬美元的費用。但到交易完成時,市場已經暴跌,投資者對押注推特的債務持謹慎態度。這些無人問津的貸款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停留了兩年多,而從推特更名後的X公司的財務前景看起來越來越暗淡。到2024年夏天,X公司的交易被認為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銀行同意融資的最糟糕的收購交易。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