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傳統石油經濟占據主導地位的同時,沙特正以驚人速度向電動汽車領域發起全面攻勢。這個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不僅將廉價能源優勢轉化為產業轉型動能,更通過全產業鏈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和政策支持構建起獨特的競爭壁壘,目標直指2030年成為全球電動車市場關鍵參與者。
沙特正以"資源製造應用"的閉環模式重塑汽車產業格局。依託豐富的鋰、鎳等戰略礦產資源,該國通過數十億美元投資加速構建本土化供應鏈體系。在上游環節,2021年斥資9億美元在延布工業城建設電池化學品綜合體,並收購艾芬豪電氣股份以保障關鍵材料供應;中游製造端則通過主權基金PIF實現精準卡位——累計注資80億美元控股美國Lucid Motors,並推動其在沙特建立年產15.5萬輛的電車工廠,同時創立本土品牌Ceer Motors計劃2034年前貢獻80億美元GDP。這種從礦產開採到整車製造的垂直整合模式,正將沙特打造為全球少有的全產業鏈布局國家。
支撐電車普及的核心基建正在加速落地。沙特計劃在2030年前建成覆蓋全國的5000個快速充電樁網絡,並通過主權基金與電力公司合作確保建設效率。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設施將深度綁定可再生能源——利用本國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為充電網絡供能,形成清潔能源驅動電車發展的閉環生態。這種能源結構轉型不僅降低運營成本,更強化了可持續發展標籤,預計到2030年利雅得將實現30%的汽車電動化率。
為加速產業變革,沙特構建起"資金+技術+人才"三位一體支持體系。100億里亞爾的專項激勵計劃向製造項目提供最高35%初始資金扶持,同時通過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重構生產流程,推動智能製造水平提升。在人才培育方面,Ceer Motors等本土品牌規劃創造3萬個就業崗位,既解決就業問題又儲備產業人才。這種政策與技術創新的協同效應,正在將沙特從傳統資源出口國升級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創新中心。
總結來看,沙特通過"資源控制產能建設生態構建"三重戰略,在電車賽道實現了跨越式布局。當其他國家還在討論轉型路徑時,這個海灣國家已用真金白銀完成全產業鏈卡位,並以每年百億級投資持續加碼。從鋰礦開採到智能工廠的完整鏈條,配合覆蓋全國的充電網絡和政策護航體系,沙特正將"2030願景"中的產業雄心轉化為可觸摸的現實。隨著首輛本土電車在2026年下線,這個石油王國向新能源時代的全面轉型已不可逆轉,並將在全球汽車產業格局中占據不可忽視的戰略地位。
中信建投證券發布研報稱,2024年全年歐洲新能源車銷量297.14萬輛,同比+0.8%。歐洲九國2月新能源車註冊量17.60萬輛,同比+19.3%,環比+1.9%,滲透率24.6%,同比+4.5pct,環比+0.7pct。基於歐盟碳排放考核推遲,預計25年歐洲電車銷量同比+10%至326.7萬輛以上,但1-2月歐洲九國註冊量同比+22%表現強勢,25年仍有機會實現340萬以上銷量。看好國內中游鋰電及材料海外供應鏈。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