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鋰電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隨著碳酸鋰價格的持續波動和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鋰電產業鏈上的企業面臨著多重挑戰。2024年,碳酸鋰價格從10萬元/噸左右降至7萬元/噸左右,導致多家鋰企陷入虧損。然而,部分企業通過成本優勢和全球化布局,依然實現了盈利。本文將深入分析鋰電行業的最新動態,探討企業在價格波動和關稅衝擊下的應對策略。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鋰電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碳酸鋰價格的持續下跌對鋰電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數據顯示,碳酸鋰價格從10萬元/噸左右降至7萬元/噸左右,導致多家鋰企陷入虧損。其中,天齊鋰業淨虧損79.05億元,贛鋒鋰業淨虧損20.74億元,盛新鋰能淨虧損6.22億元。這些企業普遍受到鋰產品市場波動、投資收益減少以及項目減值等因素的影響。
然而,部分鋰鹽企業依靠鹽湖提鋰的成本優勢,依然保持了較高的毛利水平。藏格礦業去年實現營收32.51億元,歸母淨利潤25.8億元,碳酸鋰平均售價為8.5萬元/噸,平均銷售成本4.1萬元/噸,毛利率為45.44%。這表明,在價格波動的背景下,成本控制成為企業盈利的關鍵。
儘管碳酸鋰價格下跌,鋰電池企業的整體盈利情況依然較好。在29家鋰電產業鏈上市公司中,5家鋰電池企業實現了歸母淨利潤的正向增長。其中,寧德時代實現歸母淨利潤507.4億元,同比增長15.01%;蔚藍鋰芯實現歸母淨利潤4.88億元,同比增長246.43%。
然而,鋰電池企業也面臨著出海等多重挑戰。蔚藍鋰芯的鋰電池業務毛利率為21.94%,較上年同期增長13.51個百分點,主要得益于海外訂單的增加。這表明,全球化布局成為鋰電池企業應對國內市場波動的重要手段。
2025年以來,鋰價仍然呈現波動態勢。4月9日,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時隔半年再度跌破7萬元/噸關口,電池級碳酸鋰現貨最低報價也下探至6.94萬元/噸。鋰價的頻繁波動,使鋰企戰略重點繼續落在降本增效方面。
多家鋰企通過垂直一體化經營模式、技術創新等手段,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空間。例如,部分企業採用直接提鋰法技術,最小化淡水消耗,降低資本開支成本及生產運營成本,並提高鋰收率。這些措施有助於企業在價格波動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2025年一季度,鋰電池出口同比增長18.8%。然而,新一輪關稅政策的實施,使鋰電企業的出海突圍越發重要。多家鋰電企業表示,關稅政策變化對公司直接影響有限,但為了進一步應對關稅衝擊,企業正通過海外建廠等方式推進全球化布局。
例如,部分企業已在馬來西亞規劃建設海外生產基地,不斷完善全球化布局。此外,部分企業通過與海外客戶成立合資子公司,進一步減少關稅帶來的影響。這些措施表明,全球化布局成為鋰電企業應對關稅衝擊的重要策略。
總結
鋰電行業在碳酸鋰價格波動和關稅衝擊的雙重壓力下,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儘管部分鋰企陷入虧損,但通過成本控制和全球化布局,部分企業依然實現了盈利。未來,隨著市場供需格局的調整和技術創新的推進,鋰電行業有望迎來新的增長機遇。企業需要繼續聚焦降本增效,加速全球化布局,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
華泰證券研報表示,鑫欏鋰電發布鋰電產業鏈5月預排產,總體排產環比稍降,華泰證券認為主要系國內強制配儲政策取消對大儲需求短期影響,以及美國加征關稅衝擊對美出口的儲能電池。長期而言,國內新車型新技術不斷推出,歐洲及亞非拉儲能市場前景向好,華泰證券看好鋰電產業鏈供需邊際持續改善,建議關注格局較好的電池、結構件、負極龍頭,以及受益於高壓密升級的鐵鋰正極龍頭。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