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倫敦現貨黃金價格在3月21日盤中跌破3000美元/盎司大關後迅速回升至3020美元附近。自2023年起,國際金價持續攀升,兩年累計漲幅超40%,而2025年開年以來三個月內已上漲近15%。這一輪高位震盪的背後,既有短期市場情緒波動的影響,也暗含長周期貨幣信用變遷的深層邏輯。當前金價走勢正經歷多重因素交織的複雜階段,其未來方向仍需從政策環境、地緣政治及全球儲備結構等維度綜合研判。
國際金價在3月11日美國CPI數據低於預期後開啟新一輪漲勢,並於3月13日突破3000美元關鍵位。然而美聯儲3月議息會議結果公布後,市場對政策轉向的提前博弈導致金價出現短暫回調。數據顯示,近兩年金價調整多呈現橫盤整理特徵,而非單邊下跌。此次跌破3000美元的波動幅度雖超50美元/盎司,但快速回升顯示市場仍存在較強支撐力量。
從政策面看,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在2025年上半年啟動年內首次降息,流動性寬鬆預期將持續利多金價。地緣政治層面,川普新政落地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加劇了市場避險情緒,預計這一波動性將至少維持至第二季度末。同時美國滯脹交易邏輯持續強化:高債務背景下通脹韌性與經濟增長疲軟並存的格局,為黃金作為抗通脹資產提供了基本面支撐。
當前金價已脫離短期利率框架束縛,回歸貨幣信用錨定的本質屬性。美元體系面臨三大挑戰:其一,美國政府債務規模突破上限且無根本性解決方案;其二,逆全球化趨勢加速非美央行去美元化進程,新興經濟體黃金儲備占比持續提升(如中國、印度、俄羅斯購金量顯著增長);其三,科技格局轉變引發的"東升西落"預期動搖美元信用基礎。這些因素共同構成金價長周期上行的核心邏輯。
儘管今年金價漲幅已近15%,但機構持倉數據顯示黃金ETF規模仍在快速增長。歐洲、美國及中國投資者對黃金的配置需求持續攀升,全球央行購金趨勢未現逆轉跡象。短期來看,快速上漲後的調整風險客觀存在,但核心支撐邏輯(如貨幣政策寬鬆預期、地緣不確定性)尚未改變。建議投資者採用分批建倉策略,在控制倉位比例的前提下把握金價長期上升通道中的波動機會。
總結:當前國際金價正處於政策轉向與長周期信用重構的交匯點。短期回調屬於牛市中正常的調整過程,而美元體系面臨的多重結構性矛盾將支撐金價繼續上行。機構資金持續增配、央行購金趨勢強化等基本面因素,疊加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帶來的避險需求,共同構成了金價未來走勢的核心驅動力。投資者需關注美聯儲政策節奏與全球儲備結構調整進程,在波動中把握黃金資產的戰略配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