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據行業預測,到2025年中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將超4000億元,其中基於網絡協同的智能體技術將成為關鍵增長點。在這一背景下,以通信與AI深度融合為特色的智傳網(AI Flow)技術,正通過重構"端邊雲"協作模式,推動全產業鏈智能化升級。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網絡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當前大模型發展面臨高質量數據資源枯竭的挑戰,新生成數據速度預計在2026年將僅為消耗量的65%。中國電信研發的智傳網(AI Flow)通過網絡分層架構實現突破:機器狗、無人機與機械臂組成的智能體家族,依託通信網絡實時交互協作,成功完成開門取物等複雜指令。這種"連接驅動型智能湧現"模式,使多設備協同效率提升300%,顯著降低對單一數據源的依賴。
智傳網創新性提出"家族同源模型協同機制",通過端側輕量化模型與雲側大模型的動態接力,在醫療影像診斷等場景中實現響應速度提升4倍。該技術將算力按需分配至最近網絡節點,相比傳統雲端集中處理模式能耗降低50%以上。這種分布式架構還支持跨地域智能遷移,為海洋勘探、極地科考等特殊環境提供穩定保障。
在深海通信領域,智傳網整合水下攝像機與智能體集群,構建起海底設施全生命周期監測系統;農業場景中,通過農林傳感器與無人機編隊聯動,實現病蟲害預警準確率提升至98%。目前該技術已在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等12個重點領域形成標準化解決方案,預計到2025年將帶動上下游產業新增產值超600億元。
中國電信依託覆蓋全國的通信網絡優勢,構建起從智能體研發到產業應用的完整鏈條。其自主研發的星海數據平台已接入超過1.2億條行業訓練樣本,AI治理系統日均處理合規請求達5萬次。這種"網絡+算力+算法"三位一體架構,正在推動中國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向安全可控、高效協同的方向進化。
總結來看,智傳網(AI Flow)技術通過重構智能傳遞範式,在突破數據瓶頸的同時釋放了網絡協同的巨大價值。隨著端邊雲節點持續擴展與標準化進程加速,這種以通信為紐帶的智能體協作模式,正成為驅動人工智慧產業規模躍升的核心引擎,並為2025年千億級市場目標提供堅實技術支撐。未來,基於網絡的智能傳遞體系將不斷拓展應用場景邊界,推動各行業智能化轉型進入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