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服務行業在2025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我國養老服務行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元的四個發展階段,民辦養老院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2020年,中國大陸地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已達2.64億人,占總人口的18.7%,這一龐大的老年群體對養老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如何提升民辦養老院的整體發展實力,推動養老服務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一)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歷程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養老服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我國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為第一階段,養老服務尚未形成獨立的概念與體系,主要服務於「三無人員」和「困難戶」。改革開放後至20世紀末為探索起步階段,「老齡產業」概念被首次提出,養老服務開始涉及多個產業。新世紀初至第一個十年為構建服務體系階段,養老服務在內涵和政策法規方面均有所發展,居家養老政策陸續出台。2011年至今為快速化發展階段,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養老服務行業發展,相關政策法規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逐步走向產業化。
(二)民辦養老院的現狀與特點
民辦養老院在養老服務產業化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資金主要來源於社會籌集,經營者自籌資金是主要來源,部分養老院雖能獲得地方政府的建設補貼與床位補貼,但普通運營資金仍依賴自籌。在地點選擇上,民辦養老院多位於市郊,且多採取租賃方式。設施方面,民辦養老院普遍較簡陋,醫療配備與娛樂設施較少。此外,民辦養老院大多未配備專業護理與安保人員,護理人員多為農村務工人員或企業退休人員,缺乏專業護理知識,流動性較大。
(一)民辦養老院的資金與設施困境
民辦養老院多採用「租借形式」運營,這使得經營者在投資時較為謹慎,不敢進行大規模投資,導致老人生活條件難以得到顯著改善。部分養老院因擔心政府拆遷或改造等問題,僅對設施進行簡單維修,難以滿足老人對生活品質的更高要求。
(二)管理與專業人才短缺
民辦養老院經營者普遍缺乏管理經驗,護工缺乏職業專業化。大部分經營者未接受過養老服務行業的專業培訓,在經營管理上存在諸多問題。同時,民辦養老院難以招聘到專業的護理人員,現有護理人員多為中年婦女,文化程度較低,缺乏專業護理知識,流動性較大,這對老人的身心健康關懷造成了影響。
(三)人文關懷不足
民辦養老院在人文關懷方面存在欠缺,對老人身心健康關心不夠。許多老人入住養老院是無奈之舉,他們在養老院中感受到的是程序化的生活,缺乏足夠的心理關懷和精神慰藉。護理人員大多未接受過專業護理知識教育,對老人心理需求的關注不足,民辦養老院在保障老人身心健康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一)釋放政策紅利,扶持民辦養老院發展
政府應繼續釋放政策紅利,扶持民辦養老院做精做優。保持對民辦養老院的補貼與優惠政策,同時加強對相關部門的考核與監督,確保政策落地落實。通過土地優惠、融資扶持等政策,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行業,推動民辦養老院成為養老服務的主力軍。
(二)提升管理能力與服務品質
民辦養老院經營者應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加強基礎設施、基本技能等內涵建設和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加強護工培訓,增強知老、懂老、愛老情懷,使護工具備專業護理與心理學知識,關注老人心理需求,撫慰老人心理,提升服務質量。
(三)建立行業協會,規範民辦養老院發展
政府應在建立民辦養老院行業協會中發揮催化劑作用,通過行業協會制定統一的從業資格與服務標準,對民辦養老院進行監督與培訓。通過行業協會規範民辦養老院行業的管理者、從業者工作內容與準則,提高老年人入住民辦養老院的健康及安全水平,增強老年人幸福感,促進民辦養老院行業的多元化、精細化發展。
(四)鼓勵非營利組織參與,增強養老服務力量
養老服務行業分析指出,鼓勵建立更多非營利組織,增加民間志願者服務,增強養老服務行業的人才力量。非營利組織可以帶動更多人關注養老服務行業,關心民辦養老院的發展,為入住老人提供更多的關愛與服務。通過社會力量的參與,提升民辦養老院的發展活力,促進養老服務行業的整體發展。
2025年,養老服務行業面臨著老齡化加劇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民辦養老院作為養老服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面臨著資金、設施、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困境。通過釋放政策紅利、提升管理能力與服務品質、建立行業協會、鼓勵非營利組織參與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動民辦養老院的高質量發展,提升養老服務的整體水平。養老服務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是解決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關注民辦養老院的發展,促進其高質量發展,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