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數據顯示,到2025年美國太陽能發電容量將新增4千兆瓦,但當前對進口光伏組件加征的關稅最高達49%,這為行業發展蒙上陰影。與此同時,風能項目成本可能因零部件關稅上漲7%,而全國6000萬至8000萬台配電變壓器中近半數已超服役年限,清潔能源轉型正面臨多重壓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清潔能源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美國政府近期宣布的對越南、泰國、柬埔寨和馬來西亞太陽能設備加征24%49%關稅,直接衝擊了該國80%以上的光伏組件供應。儘管部分企業囤積屋頂用太陽能板可短期緩衝,但大型地面電站所需的新型組件仍高度依賴進口。分析顯示,美國本土生產的太陽能模塊因核心電池片仍需海外採購,成本將隨關稅進一步攀升。此外,風電領域關鍵部件如葉片和傳動系統也面臨25%進口關稅壓力,可能導致渦輪機整體價格上漲10%。
新增的關稅政策正在推高電力基礎設施改造成本。變壓器等核心設備近半數依賴海外採購(尤其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而美國現有6000萬台配電變壓器中約50%已超33年服役期。標普預測,到2040年電力需求將激增35%50%,但天然氣發電項目因燃氣輪機交付周期延長至五年且成本攀升,難以快速填補能源缺口。當前已有公用事業公司申請調高電價以應對材料、勞動力及電網升級費用上漲。
聯邦層面暫停風電審批和IRA資金髮放,疊加稅收抵免可能終止的預期,導致企業投資意願持續低迷。分析指出,在太陽能、儲能和風能領域,美國本土供應鏈尚未成熟,企業缺乏替代進口的選擇方案。某能源企業高管表示:"無論是新建項目還是維持電網穩定,都面臨關鍵設備供應風險"。這種政策波動性正在創造推遲決策的理由,而清潔能源轉型目標的實現時間表或將因此延後。
儘管關稅豁免了原油和天然氣進口,但鋼鐵和鋁材25%的全球關稅已引發連鎖反應。海上油氣平台用鋼管價格在政策宣布後立即上漲15%25%,而陸上發電廠所需的鋼製設備成本也顯著增加。這種化石能源基建成本上升與清潔能源轉型壓力形成雙重擠壓,進一步推高整體能源系統的升級難度。
總結:多重壁壘下的美國能源轉型困局
從80%的太陽能組件進口依賴到風電項目25%關稅衝擊,再到6000萬老舊變壓器改造需求,數據揭示了美國清潔能源行業面臨的系統性挑戰。政策波動、供應鏈脆弱性和基礎設施老化形成三重壓力,而新增關稅將使本已緊張的成本控制雪上加霜。在2025年關鍵轉型節點到來之際,如何平衡貿易保護與能源安全將成為決定該國綠色經濟發展的核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