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據行業統計,我國環保裝備製造業年產值已突破萬億元規模,關鍵技術國產化率提升至78%,重點工業領域污染治理設施配套率達92%)
在"雙碳"戰略與生態文明建設縱深推進的背景下,工信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啟動新一輪環保技術裝備推薦工作,旨在通過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加速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製造體系。此次行動聚焦冶金、化工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將為破解重點區域污染治理難題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
針對工業領域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的目標要求,本次推薦工作明確將優先支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的環保創新成果。通過強化對煙氣脫硫脫硝、廢水深度處理、固廢資源化利用等領域的技術研發投入,推動污染物排放標準實現從"達標"向"超低"跨越。數據顯示,在重點行業應用先進環保裝備後,單位產值污染物產生量可降低30%以上。
行動計劃特別強調要攻克環保裝備關鍵領域技術短板,包括核心零部件國產替代率提升、專用材料性能優化以及智能控制系統研發。例如在電鍍行業,通過推廣新型膜分離技術和在線監測系統,重金屬回收效率可提高至95%,廢水回用率達到80%。這些技術創新將直接支撐環保裝備向標準化、成套化方向發展。
政策明確要求加強冶金、建材等六大高耗能行業的技術適配性改造,推動環保裝備與生產工藝深度融合。在化工領域,通過部署智能廢氣淨化系統和全過程污染物溯源平台,可實現VOCs排放濃度穩定低於10mg/m³,遠優於特別排放限值標準。輕工紡織行業則重點推廣低能耗廢水處理設備和資源循環利用工藝。
入選技術裝備需滿足嚴格的資質門檻:申報企業近三年無環境違法記錄,且核心技術智慧財產權清晰可溯;產品性能須達到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上限的20%以上提升空間。這種"高標準+嚴篩選"模式將加速行業優勝劣汰,預計到2025年環保裝備製造領域將形成35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本次推薦工作不僅是對當前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技術支撐,更是我國環保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通過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協同發力,有望在重點領域培育出一批技術領先、標準自主可控的環保裝備品牌,為實現2030年碳達峰目標奠定堅實基礎。隨著重點行業綠色改造需求持續釋放,環保裝備製造領域將迎來萬億級市場規模擴容機遇,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