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全球電商市場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國電商平台在美國市場的表現尤為引人注目。2025年4月,美國App Store購物榜的前三名均被中國電商平台占據,分別是敦煌網、淘寶和阿里巴巴國際站,而SHEIN也躋身前十。這一現象的背後,既有高關稅對美國消費市場的衝擊,也凸顯了中國供應鏈的韌性和靈活性。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電商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美國App Store購物榜的排名反映了近期新增下載量的變化,而非存量用戶規模。過去幾天,中國電商平台在美國的下載量急劇上升,主要原因是美國消費者在高關稅壓力下,開始直接向中國工廠採購商品。這種趨勢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跨境電商模式,也讓原本面向B端客戶的中國外貿企業接到了更多來自個人消費者的訂單。
數據顯示,敦煌網在4月13日的單日下載量峰值較前一日增長近18倍,從300多名躍升至Top3。4月17日,其在安卓端也進入了美國區域免費應用榜第10名,購物類第1名。淘寶連續多日位居第2,阿里巴巴國際站則升至第3,並在全球120多個國家的APP下載榜上位居前10。
這一現象的背後,是一場由社交媒體引發的「成本揭秘運動」。有博主在TikTok上發布視頻,揭露西方奢侈品的代工真相,指出大量奢侈品實際在中國製造,成本低廉但售價高昂,並直接引導用戶前往敦煌網等平台購買類似商品。這種宣傳迅速引爆了美國消費者的興趣,吸引了大量用戶湧入中國電商平台。
然而,這種與奢侈品或知名品牌相關的仿品擦邊宣傳,雖然凸顯了中國白牌商品的價格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的侵權風險。與此同時,中國外貿企業因高關稅面臨庫存積壓的挑戰,紛紛通過TikTok等平台加大直采和定製化營銷力度,進一步推動了中國供應鏈在美國消費者中的普及。
儘管下載量激增,但成交量並不必然隨之增長。業內人士指出,這些原本面向企業端的電商平台,其頁面設置和起訂量限制並不適合個人消費者。因此,下載量增加並不意味著使用率提升,而交易的促成也需要一定周期。
不過,流量的激增為中國電商平台提供了擴大品牌知名度的機會。在大量新增用戶中,部分個人設計師、帶貨主播以及小微企業客戶可能會成為有效用戶。此外,美國消費者直接感受到中國供應鏈的競爭力,也為中美貿易博弈提供了新的視角。
從敦煌網的數據來看,下載量激增已帶動了交易額的變化。4月13日下載量激增後,平台單日交易額自4月15日開始環比上周連續翻倍增長。在4月13日至17日的5天內,戶外裝備的新買家交易量環比增長195%,寵物用品增長近130%,發製品激增671%,家電增長962%,安防躍升601%,健康與美容品類增長318%。
然而,這些數據僅為下單量,並非履約完成數量。不同品類的高增長也與其基數有關。此外,關稅問題仍是影響成交的關鍵因素。目前,平台建議由賣家承擔關稅,但在實際執行中,是否與買家協商分擔關稅尚不明確。
中國供應鏈的韌性在高關稅背景下依然顯著。以陽光房製造為例,中國工廠在材料供應、生產效率和定製化能力上具有明顯優勢,即使加上關稅,其綜合成本仍低於其他國家。此外,部分產品的製造工藝目前仍為中國獨有,進一步鞏固了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面對個人消費者的定製化需求,中國電商平台仍需在頁面設置和起訂量限制上進行優化,以更好地適應C端市場。長遠來看,B端業務仍將是主要增長點,但C端市場的潛力也不容忽視。
總結
2025年,中國電商平台在美國市場的表現,既是高關稅背景下消費趨勢變化的縮影,也是中國供應鏈韌性和靈活性的體現。儘管下載量激增帶來了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但如何將流量轉化為實際成交,仍是平台需要面對的挑戰。未來,中國電商平台在鞏固供應鏈優勢的同時,還需進一步優化用戶體驗,以在全球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