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儲能電池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儲能電池作為關鍵支撐技術,其市場需求持續攀升。然而,行業內部也面臨著產能過剩、價格競爭等挑戰。從當前市場表現來看,儲能電池行業正在經歷一輪"搶裝潮",但這一現象可能只是短期波動。未來,行業將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將成為主要驅動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儲能電池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近期,儲能電池市場出現了一波"催貨潮"。這一現象主要源於政策驅動和市場預期。根據相關政策規定,2025年6月1日前併網的存量項目將採用"差價結算機制",而之後併網的增量項目則需通過市場競爭確定電價。這一政策促使發電企業加快儲能項目建設,以求鎖定原有收益。
從市場反饋來看,多家儲能電池廠商表示目前處於滿產狀態。其中,用於小儲的新一代大圓柱電池自去年推出以來持續爆單,即便新增了兩條生產線仍無法滿足需求。然而,這種"搶裝潮"可能難以持續。預計本輪搶裝將在5月底至6月達到高峰,隨後逐步消退。隨著強制配儲政策紅利逐漸出清,行業需求短期內或將有所回落。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儲能電池行業正掀起一股"反內卷"浪潮。自2024年以來,儲能系統價格急劇下跌,大量廠商為爭搶訂單不惜壓價接單,導致行業利潤被壓縮。不少儲能電站項目陷入不盈利甚至虧損的困境,設備供應商的回款周期也大幅延長。
為應對這一局面,頭部企業開始調整戰略,不再一味追求規模,而是更加注重盈利與技術差異化。行業集中度將逐步提升,市場份額向優勢企業靠攏。同時,盈利模式將從補貼驅動轉向市場驅動,資本選擇將更加理性,傾向於投資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技術升級是儲能電池行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終端用戶對儲能系統經濟性的敏感度日益增強,推動廠商朝著"大容量"方向發力。今年以來,300+Ah儲能大電池的滲透率不斷攀升,已取代280Ah電池成為市場主流。
大容量電池能夠減少單體電池數量,降低電池管理系統的複雜性及配套零部件需求,從而顯著降低系統運行成本,提升投資回報率。多家企業已布局下一代大容量電池,預計2025年將實現530Ah電池的量產交付,2026年將推出700+Ah電池。
除傳統市場外,東南亞、中東、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正成為全球儲能需求新的增長點。東南亞地區電力缺口和可再生能源發展並存,儲能需求開始起步。中東地區因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擴張及沙漠環境下對穩定電力的特殊需求,成為儲能新興熱土。
以沙烏地阿拉伯為例,該國推進"2030願景"下的可再生能源裝機,計劃配套大規模儲能。目前已宣布多個百兆瓦時級電池項目,以配合光伏、風電場輸出平滑和容量支撐。國內廠商在海外市場斬獲頗豐,今年1月,某企業成為全球最大太陽能和電池聯合儲能項目首選供應商,該項目總投資超60億美元,涵蓋總容量達19GWh的電池儲能項目及5.2GW的光伏項目。
人工智慧的發展為儲能電池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點。訓練AI大模型通常需使用高性能GPU集群,計算量巨大,導致耗電量極高。確保數據中心電力充足、穩定供應,成為AI時代的重要議題。業內普遍認為,數據中心配儲將成為緩解AI電力瓶頸的關鍵手段。
隨著全球範圍內新能源與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海外市場大量儲能訂單拉動了電池需求。同時,國內"東數西算"等算力基建工程穩步推進,數據中心等高耗能設施對備用電源和調峰儲能的需求也在不斷攀升。多家企業已開始布局這一領域,看好數據中心未來的儲能發展潛力。
總結:儲能電池行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短期內的"搶裝潮"或將告一段落,但長期來看,市場需求仍將保持增長。行業正從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技術創新和差異化競爭成為主要方向。新興市場的開拓和AI數據中心等新應用場景的出現,為儲能電池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具備核心技術優勢和全球布局能力的企業將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推動行業向更高層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