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形機器人正逐漸從實驗室走向現實應用。2025年被視為人形機器人發展的關鍵之年,預計中國人形機器人產量將超過萬台,市場規模將達到82.39億元,約占全球50%。這一趨勢不僅展示了人形機器人技術的巨大潛力,也預示著其在未來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4月19日,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在北京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20支人形機器人參賽隊完成了21.0975公里的賽程。這一賽事不僅展示了人形機器人在傳感器精準度、晶片運算速度和算法智能性等方面的技術突破,也進一步推動了技術和產業的進步。例如,深圳優必選科技聯合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研製的「天工Ultra」以2時40分42秒的成績獲得冠軍,而廣州的「小海」則憑藉「無中途跌倒、無系統宕機、零人工干預」的表現嶄露頭角。
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正在不斷拓展。在工業領域,人形機器人已逐步實現工業製造場景的落地,如魔法原子公司研發的「小麥」已在工廠參與點膠工位工作,成功率和效率提高了幾倍。在應急領域,南京天創電子發布的全球首款人形防爆機器人「天魁1號」已在石油化工、電力能源等高風險場景中執行巡檢、應急處理等任務,填補了特種行業智能化作業設備的空白。
工業場景被認為是人形機器人最先引爆的落地場景。物料搬運、快遞分揀等簡單的重複性勞動,可以由人形機器人去完成。當前,人形機器人在應用中的特點是功能垂直化、場景碎片化。儘管人形機器人在家庭服務中的應用尚未成熟,但在工業場景中的應用已初見成效。例如,上海企業鈦虎機器人已有人形機器人整機被一些國外客商用於工廠測試。
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具備實現從「局部領先」邁向「全面領跑」的關鍵條件。憑藉領先的製造業優勢與規模龐大的內需市場,中國有望在這一前沿領域占據領先地位。廣東省製造業基礎雄厚,眾多人形機器人關聯企業星羅棋布,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目前,全球人形機器人約38%的供應鏈企業在中國,而中國約57%的供應鏈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
發展人形機器人,需以解決真實需求為目的。當前中國正處於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轉折點,無論從政策、產業還是技術層面,都需要多些對真實需求的挖掘,避免技術脫離實際應用場景。人形機器人的使用,還關乎社會倫理和心理健康。機器人和人的相似度越高,會給人帶來更多壓迫感。因此,解決真實需求,而非滿足技術虛榮,是發展人形機器人的根本目的。
人形機器人正逐漸從實驗室走向現實應用,2025年將成為其發展的關鍵之年。隨著技術的突破、應用場景的拓展以及市場前景的看好,中國有望在人形機器人領域領跑全球。然而,發展人形機器人仍需以解決真實需求為目的,避免技術脫離實際應用場景。未來,人形機器人將在工業、應急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