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專用車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25年柴油車行業政策分析:柴油車行業政策持續聚焦排放監管
 柴油車 2025-04-28 20:18:19

  柴油車在交通運輸領域占據重要地位,然而其排放的污染物對大氣環境質量影響顯著。隨著環保要求日益嚴格,2025年柴油車行業政策持續發力,旨在強化對柴油車排放的管控,尤其是針對排氣後處理系統造假問題。本文將對柴油車排氣後處理技術、造假原因與類型展開分析,探討監管中的難點,並提出相應對策。

2025年柴油車行業政策分析:柴油車行業政策持續聚焦排放監管

  一、柴油車排氣後處理技術概述

  柴油車排氣後處理技術是減少污染物排放的關鍵。主要技術包括廢氣再循環(EGR),其作用是抑制 NOx 生成,降低排氣中 NOx 含量;氧化型催化轉化器(DOC),可降低排氣中 CO 和 HC,去除 PM 中的可溶性有機物;顆粒捕集器(DPF),能減少排氣中的 PM;選擇性催化還原(SCR),用於降低排氣中的 NOx;氨逃逸催化器(ASR),可減少排氣中未反應完的氨排放 。

  我國國四及以上排放階段重型柴油車採用了不同的後處理技術路線。國四階段採用機外淨化的 SCR 技術;國五階段是機內加機外淨化,技術路線為高壓共軌加 SCR;國六階段同樣是機內加機外淨化,採用 EGR 加 DOC、DPF、SCR、ASR 的技術路線。

  二、柴油車排氣後處理系統造假原因剖析

  (一)成本因素導致不願添加尿素

  國四及以上排放階段的柴油車採用 SCR 後處理技術,需添加車用尿素。當前車用尿素價格一般在 3 元 / L 左右,其溶液消耗量約為柴油消耗量的 5%,每行駛 100km 大概消耗 1.5L 尿素溶液。經測算,重型柴油車一年行駛 10 萬 - 20 萬 km,僅車用尿素費用就達 4500 - 9000 元,增加了車主運輸成本。在運輸行業競爭激烈、貨運市場運價下行的情況下,許多車主貸款買車,為節省成本不願添加車用尿素。

  (二)車輛限扭限速問題促使造假

  國四、國五排放階段柴油車,當 NOx 排放超 OBD 限值,或車用尿素質量不達標、尿素實際消耗量與理論消耗量差值較大、尿素用盡、尿素定量給料機構動作中斷時,發動機限扭會被激活,車輛扭矩最多被限制到發動機最大扭矩的 75%。國六排放階段更為嚴格,當車用尿素質量不佳、尿素消耗量與需求量偏差過大、尿素存量低於名義滿容量的 2.5%,或 DPF 性能下降、SCR 催化器轉化率低導致尾氣排放超 OBD 限值,會激活駕駛員報警系統故障碼。故障碼若長時間不修復,駕駛性能限制系統會將車輛發動機扭矩降至外特性扭矩的 75%,嚴重時車輛速度限制為 20km/h。部分車主為獲取更高利潤超限超載運輸,易導致車輛被限扭限速,從而選擇造假。

  三、柴油車排氣後處理系統造假類型分析

  對大量路檢路查、集中停放地檢查及專項檢查中發現的重型柴油車排氣後處理系統造假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國四排放階段車輛占比 13%,國五排放階段占比 77%,國六排放階段占比 10%。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柴油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造假類型分為硬體造假和軟體造假。硬體造假常見方式有墊高傳感器、拔出或斷開傳感器、加裝電子尿素調節器、安裝尿素屏蔽器、排氣管開旁通、拆除後處理裝置等,多發生在國四、國五排放階段車輛,此類造假相對簡單易發現。軟體造假主要是刷寫 OBD 信息,修改車輛排放控制策略,多發生在國六排放階段車輛,手段隱蔽,難以察覺。

  四、柴油車排氣後處理系統監管難點

  (一)違法車輛整改修復面臨高成本阻礙

  造假後的柴油車排放後處理系統動態平衡被打破,部分車輛出現設備損壞和系統故障,如尿素噴嘴、尿素泵堵塞,SCR 系統損壞等,恢復難度大。維修更換尿素泵成本 5000 - 9000 元,更換 SCR 系統成本高達 2 萬元,車主因成本問題不願整改修復。

  (二)造假手段升級導致發現難度增大

  在開展重型柴油車 OBD 弄虛作假排查整治行動後,簡單的排氣後處理系統造假行為減少,轉向更高級的刷寫 OBD 軟體程序造假,造假專業性和技術性更強,檢查人員現場檢查時難以發現。

  (三)調查取證存在諸多困難

  檢查中發現違法柴油車,被調查人多為司機。執法人員作現場勘察和調查詢問筆錄時,司機常無法及時提供運輸公司營業執照、授權委託等材料,執法時間長。若司機不配合,生態環境部門無權扣押車輛,導致調查取證難,跨區域問題車輛處理時更缺乏有效制約手段。

  (四)缺乏 NOx 檢測方法標準

  排氣後處理系統造假常導致柴油車 NOx 排放超標。目前在路檢路查、集中停放地抽測時,只能檢測車輛的不透光度煙度值,因無 NOx 檢測方法和標準,無法對柴油車排放的 NOx 進行檢測。

  五、柴油車排氣後處理系統監管對策

  (一)加大宣傳引導,明晰經濟利弊

  通過官方網站、微信、新聞媒體等平台,向物流運輸公司和車輛所有者宣傳排放後處理系統造假的不良後果。造假不僅會使油耗增加、設備老化,車輛維修費用遠超添加車用尿素的成本,上路需躲避檢查,年檢時還需恢復系統,一旦被查還面臨行政處罰。而使用合格柴油和車用尿素,注重車輛維護保養,可減少油耗,車輛基本不會被限扭限速。

  (二)強化業務培訓,提升監管能力

  生態環境部門應加強業務培訓,深入剖析造假典型案例,邀請車輛生產廠家、行業技術專家授課,使工作人員熟練掌握重型柴油車排氣後處理系統工作原理和檢查方法,培養業務骨幹。充分發揮重型柴油車 OBD 遠程在線監控平台 「線上監控」 作用,加密線上巡查頻次,精準發現造假問題。

  (三)優化執法流程,提高執法效率

  生態環境部門針對柴油車排氣後處理系統造假類案件,制定統一執法規範或流程,優化執法程序,提高現場檢查執法效率。建立跨區域違法車輛聯動查處機制,將跨省違法車輛信息推送到國家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監管平台,並納入 「黑名單」,違法行為未處理則無法年檢。

  (四)制定檢測標準,開展 NOx 抽測

  從國家層面研究制定柴油車 NOx 的檢測方法及標準,允許市場監管部門為生態環境部門發放柴油車檢測資質,以便在聯合開展路檢路查、集中停放地現場抽測時,對柴油車的 NOx 排放情況進行檢測,公安部門對排放超標的車輛進行處罰。

  (五)建立多部門聯合機制,實施全鏈條監管

  生態環境、市場監管、交通運輸等部門建立聯合機制,在柴油車生產、銷售、使用、檢驗、維修環節開展檢查,重點管控新車生產企業、銷售企業、檢驗機構、維修機構。嚴把生產銷售源頭,加強對新生產車輛環保達標監管;強化檢驗機構管理,依法處理偽造檢驗結果或出具虛假報告的機構;加強維修機構治理,嚴查弄虛作假通過排放檢驗的行為。

  總結

  柴油車排氣後處理系統造假問題對大氣環境質量和行業規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2025年柴油車行業政策持續聚焦排放監管,我們分析了柴油車排氣後處理技術、造假原因與類型,以及監管中存在的違法車輛整改修復難、造假髮現難、調查取證難和無 NOx 檢測方法標準等難點。通過提出加大宣傳力度、強化業務能力培訓、優化執法流程、制定 NOx 檢測方法標準、建立多部門聯合機制等對策,有望有效減少造假行為,保證排氣後處理系統正常運行,減少柴油車污染物排放,持續改善大氣質量,推動柴油車行業朝著綠色、合規的方向發展。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柴油車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