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預計將達到約350GW,較2024年增長12%以上。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各國對可再生能源的重視以及技術成本的持續下降,以下是2025年太陽能板行業現狀分析。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太陽能板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光伏板產能及產量分別達到1120.0GW和560.0GW,2025年預計達到1240.0GW和620.0GW。中國在光伏產業的成功是大規模投資、積極立法和技術進步共同作用的結果,政府政策支持和補貼為其增長和創新提供了有利環境。
中國企業正以迅猛的勢頭在美國興建太陽能製造廠,展現其在全球太陽能製造業中的主導地位。預計2025年,中國企業在美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年產能將達20GW,足以滿足美國一半市場的需求。不過,這並不能完全代表美國本土的太陽能板產量,但可側面反映美國市場對太陽能板的需求以及產業合作情況。
美國本土也在積極推動太陽能產業發展,美國光照充足,加之政府頒布法律法規支持太陽能發展,使得美國在太陽能發電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聯邦政府通過投資稅收抵免和淨計量等補貼激勵太陽能項目發展,這些舉措促進了美國的可持續發展,減少了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美國本土太陽能板的生產。
目前,中國是全球太陽能電池板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其企業在十大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公司產品主要出口至歐洲和北美等地區。2024年,中國太陽能光伏裝機量高達329GW,新增裝機容量占全球總量的55%,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在太陽能光伏部署領域的領先地位。
各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政策是推動光伏市場規模增長的關鍵因素。太陽能板行業前景分析指出,中國的「雙碳」目標與「十五五」規划進一步明確了清潔能源地位,國家能源局提出的「整縣推進」政策及地方補貼細則加速了分布式光伏的滲透。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IRA)也為光伏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N型電池技術(如TOPCon和HJT)的市場份額顯著提升,預計將達到45%以上,較2024年增加1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發也取得突破性進展,實驗室效率已超過30%,為未來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業鏈的完善,光伏發電的成本持續下降。這使得光伏發電在經濟性上更具競爭力,進一步推動了市場規模的增長。特別是在中國等光伏產業大國,規模效應和技術進步共同推動了成本的快速下降。
展望未來,隨著全球光伏市場的不斷發展,市場多元化和全球化趨勢將更加明顯。新興市場如印度、土耳其等將逐漸成為全球光伏市場的重要增長點。同時,中國等光伏產業大國也將繼續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推動全球光伏市場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