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在政策支持與消費需求雙重驅動下,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成長潛力。隨著生鮮電商、預製菜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居民對食品安全和品質要求的提升,冷鏈服務已成為保障食品流通效率的核心環節。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我國冷鏈物流需求量突破新高,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行業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未來五年有望迎來更深層次變革。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冷鏈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截至2024年6月,全國食品冷鏈物流業務總需求量達1.92億噸,同比增長4.35%;行業總收入突破2799.4億元,增幅為3.84%。這一數據表明,在高溫天氣加劇冷藏品周轉、生鮮農產品消費旺季等因素推動下,冷鏈市場呈現逆勢增長態勢。值得注意的是,醫藥冷鏈物流因疫苗運輸等需求快速崛起,與食品領域共同構成行業發展的「雙引擎」。
2024年上半年,全國冷藏車總銷量達29,474輛,同比增長18.19%,其中新能源冷藏車表現尤為亮眼。數據顯示,新能源冷藏車銷售量為10,548輛,同比激增119.61%,滲透率提升至35.8%(較去年同期增長16.5個百分點)。這一變化既得益於國家及地方補貼政策的持續加碼,也源於企業對綠色物流轉型的需求。新能源冷藏車憑藉2%-7%的運營成本優勢,在城市配送、即時零售等場景中逐步替代傳統燃油車型。
隨著生鮮電商和跨境冷鏈業務擴張,行業正加速向數位化、精細化方向演進。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冷鏈運輸全程可追溯,車輛溫度、位置信息的實時監控有效保障了貨物品質。例如,在預製菜領域,冷鏈物流通過溫控技術將損耗率降低至2%以下;而在醫藥運輸中,智能化系統確保疫苗等特殊物資在-70℃至4℃區間精準恆溫。未來,隨著5G與人工智慧技術深化融合,冷鏈服務將進一步向「全鏈條、高時效」目標邁進。
而言,我國冷鏈物流行業正處於需求擴容與結構優化並行的關鍵階段。食品、醫藥、跨境貿易等多場景的持續拓展為市場注入增長動能,而新能源車輛普及與智能化升級則成為提升效率的核心路徑。預計到2025年,冷鏈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形成覆蓋生產、流通、消費全鏈條的高效服務體系,為保障食品安全和推動消費升級提供更堅實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