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綠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正經歷深刻變革。截至2024年底,全國公交車、軌道交通及共享單車等交通工具的日均服務人次突破2億,其中公交車和軌道交通成為通勤主力。通過持續優化政策體系與基礎設施建設,公交領域已提前超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在提升出行效率的同時推動了碳減排進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公交車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以公共運輸為核心的低碳出行體系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24年底,全國城市公共汽電車總量達65.8萬輛,其中新能源公交車占比超八成(54.4萬輛),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政策層面通過財政補貼、路權優先等措施加速車輛電動化進程,並同步推進充電設施網絡布局。城市公交運營線路總長度突破175萬公里,覆蓋範圍持續擴大,為公眾提供更便捷的出行選擇。
從出行結構看,全國中心城市公共運輸機動化出行分擔率已超預期目標,綠色出行比例超過70%的城市數量顯著增加。具體而言:
這些數據印證了公交系統在緩解交通擁堵、降低空氣污染方面的核心作用。
當前,相關部門正進一步強化公交車服務網絡與城市規劃的銜接,推動「軌道+公交+慢行」一體化出行模式。例如,在新建城區優先布局公交專用道,並通過大數據優化線路調度效率。同時,針對新能源車輛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政策也在完善中,確保技術升級與資源利用最大化。
2025年的數據表明,我國公交車領域已實現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關鍵轉變。在政策引導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下,公交系統不僅成為綠色出行的核心載體,更通過環境效益與民生服務的平衡發展,為全球城市交通轉型提供了中國樣本。未來,隨著基礎設施投入持續加大和服務模式創新加速,公眾對「優選公交」的認同感有望進一步提升,助力碳中和目標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