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數據亮點:截至2025年9月22日,大慶油田川渝探區累計生產天然氣40.1億立方米,區域覆蓋重慶市及四川省廣安、南充等四市,總面積達1.63萬平方公里。其日產能突破450萬立方米,成為我國天然氣增產戰略的重要實踐樣本。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天然氣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在能源轉型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天然氣作為清潔低碳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2025年,中國天然氣產業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投資規模持續擴大,行業資訊顯示產能建設加速與區域布局優化正推動全產業鏈升級。大慶油田川渝探區的突破性進展,為我國天然氣增儲上產提供了關鍵支撐,並折射出行業發展的核心趨勢。
自2017年入駐以來,大慶油田通過加速產能建設、推進探井試采及措施挖潛等舉措,在川渝地區實現了天然氣產量連續七年增長。截至2025年9月,累計產量已跨越40億立方米門檻,日均產能達450萬立方米。這一成果不僅驗證了非常規天然氣開發的技術可行性,也展現了我國西部地區天然氣資源的戰略價值。
當前,該區域聚焦深層頁岩氣、緻密氣等資源的高效開發,通過技術疊代與管理優化持續釋放潛力。數據顯示,川渝探區年均產能增速超15%,成為大慶油田「穩油增氣」戰略的核心支撐點,也為全國天然氣保供注入強勁動力。
川渝探區覆蓋範圍廣闊,地理條件複雜,其成功經驗為行業提供了可複製的模式。一方面,通過整合地質勘探數據與智能化開採技術,實現資源精準定位;另一方面,依託規模化建設降低單位成本,形成「勘探-開發-銷售」一體化鏈條。
從投資視角看,該區域資源稟賦優越,具備長期穩產基礎。未來三年內,計劃新增探明儲量超200億立方米,並配套完善管網設施,進一步提升輸送效率。行業資訊表明,類似項目的收益率可達8%-12%,吸引多方資本關注。
儘管川渝探區表現亮眼,但天然氣行業發展仍面臨多重考驗。首先,深層氣藏開發成本高、技術門檻嚴苛;其次,市場競爭加劇導致部分項目收益率承壓。
然而,政策支持為行業注入強心劑。2025年國家能源局明確要求「十四五」期間天然氣產量突破2400億立方米,並加大西部資源富集區支持力度。在此背景下,川渝探區經驗將加速向其他區域複製,推動非常規天然氣占比提升至30%以上。
:大慶油田川渝探區的突破性進展,印證了我國天然氣產業在技術創新、產能建設及投資回報上的強勁韌性。隨著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天然氣作為「過渡型清潔能源」的角色將更加凸顯,其開發規模與效率提升將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關鍵。未來,行業需進一步強化技術攻關、完善基礎設施,並通過多元化融資渠道吸引資本投入,以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