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行業數據顯示,國慶假期預售機票均價同比上漲9.2%,但民航業仍陷"旺丁不旺財"困局
在2025年這個充滿挑戰的黃金周期間,中國航空運輸市場需求持續高漲,國內機票價格較去年同期增長至804元。然而這場出行盛宴背後卻暗藏隱憂:傳統航司普遍虧損的同時,以春秋航空為代表的低成本模式異軍突起,其淨利潤率達10.6%,成為行業破局的關鍵樣本。透過國慶假期的市場表現可見,中國航空產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到效率革命的深刻轉型。
當三大航司上半年合計虧損超47億元時,春秋航空卻以11.69億元淨利潤領跑行業。這一反差揭示了中國航空業的新競爭邏輯:在供給過剩的市場環境下,通過極致成本控制實現價值重構才是破局關鍵。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三大航客座率雖維持80%以上高位,但單位運營成本居高不下。而春秋航空通過取消免費餐食、壓縮地面服務等舉措,將單位座公里成本降至行業平均水平的70%以下。其官網直銷占比超90%,直接節省了傳統航司動輒數億元的分銷費用。這種"減法思維"在國慶期間表現得尤為明顯:當其他航司因價格戰陷入虧損時,春秋航空通過精準控制紅眼航班比例、最大化飛機利用率等策略,成功實現旺季盈利。
黃金周數據顯示,民眾平均出遊消費同比下降0.55%,創下2022年以來新低。這種趨勢倒逼航司重新審視定價策略:既要滿足價格敏感型消費者需求,又要避免陷入"內卷式競爭"。
民航局近期推動的《航空客運自律公約》要求企業杜絕低於成本價傾銷,這為春秋航空等低成本模式提供了制度護航。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三大航餐食費用合計超86億元,而取消餐食可直接轉化為利潤空間。這種將服務選擇權交還乘客的策略,在美國西北航空取消椒鹽餅乾後節省200萬美元的歷史案例中得到印證。
儘管春秋航空上半年淨利潤率達11.34%,但其黑貓投訴量高達1.4萬條,折射出極致成本控制帶來的體驗爭議。當乘客為小毯子額外付費時,如何在"低價"與"服務"間找到新平衡成為行業課題。
對比美國航空市場前四大航司75%的集中度,中國僅41家客運航司占據47%市場份額,競爭格局分散加劇價格戰風險。未來產業布局需兼顧規模效應與差異化發展:傳統全服務航司可借鑑低成本經驗優化成本結構,而廉航則需要在創新服務設計上尋求突破,避免陷入"用收費項目抵消票價優惠"的用戶體驗陷阱。
效率革命重塑航空業競爭格局
2025年的國慶假期成為觀察中國航空產業轉型的重要窗口。當行業整體仍深陷虧損泥潭時,春秋航空的實踐表明:通過精準的成本控制、差異化的服務設計和高效的資源調配,航司完全能在供給過剩市場中開闢生存空間。未來五年,隨著高鐵網絡持續擴張與消費習慣深度變遷,航空業的競爭將不再局限於票價比拼,而是轉向對運營效率和服務價值的綜合較量——誰能在這場效率革命中找到平衡點,誰就能在產業洗牌中占據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