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8月,中國航空業正經歷結構性變革。 儘管三大國有航司仍面臨持續虧損壓力,但低成本航空代表春秋航空卻憑藉差異化策略實現逆勢增長。數據顯示,其上半年淨利潤達11.69億元(同比降14.11%),市占率不足4%,但利潤率長期穩定在10%以上,遠超行業平均及國際巨頭如達美航空的5%水平。這一現象揭示了低成本航空模式對傳統航司的顛覆性影響,同時預示著未來市場將加速向效率驅動型競爭轉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航空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儘管春秋航空2025年上半年營收僅100億元(不足頭部航司零頭),其盈利能力卻遠超行業水平。通過「機票低價+增值服務收費」策略,如行李託運、餐食等附加服務均需單獨付費,並嚴格控制成本結構——包括採用單一機型A320系列降低維護成本、不可調節座椅增加15%載客量、空姐兼任乘務與銷售等措施,使單機運營效率顯著提升。數據顯示,其航班上座率高達90%,遠超行業80%的平均水平,且每架飛機日均飛行時間達11小時,比同業多出2小時。
面對春秋航空的持續擠壓,傳統航司開始採取類似手段。行李收費、座椅寬度縮減、基礎餐食取消等舉措已在國航、南航等頭部企業中普及。例如,某航司通過調整座椅間距新增12%座位數,票價下探至200元檔位。這種「降本增效」風潮推動行業進入新一輪價格戰,但同時也暴露了規模劣勢企業的生存困境——僅春秋航空憑藉旗下春秋國旅的客源支撐,在機隊擴張(截至2025年已擁有127架A320)和航線網絡覆蓋上形成護城河。
當前行業趨勢呈現兩大方向:一是運營效率的極致化。春秋航空申請開通「站票」服務,若獲批將使載客量再提升40%,進一步壓縮成本空間;二是技術驅動的服務差異化。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航線選擇(如避開主流時段和樞紐機場)、智能調度系統減少地面停留時間等手段成為關鍵競爭力。與此同時,頭部航司正試圖通過機隊多元化(引入寬體機拓展國際線)與高端服務(如付費貴賓休息室)形成錯位競爭。
2025年數據顯示,中國民航業整體復甦仍受制於需求波動,但低成本航司市場份額已從2023年的12%升至18%,預計2026年將突破25%。這一背景下,傳統航司需重新定義「全服務」模式的價值——例如通過差異化產品(如商務快線、主題航班)而非單純價格戰應對競爭。而對於春秋航空而言,如何在規模擴張中維持精細化管理將是長期挑戰:其10%以上的淨利潤率若能持續,將加速行業向「效率優先」轉型。
低成本航空模式正重塑中國航空業的競爭規則。春秋航空通過極致降本與精準定價,在市占率有限的情況下實現了遠超行業的盈利能力,迫使傳統航司不得不調整策略甚至效仿其商業模式。未來市場或將呈現兩極分化:一端是依託規模優勢的「全服務+效率優化」型巨頭,另一端則是以低價滲透為核心的低成本航空集群。在此過程中,技術應用與運營創新將成為企業維持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而行業整體利潤率或將進一步承壓至國際水平線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