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歐洲半導體產業正經歷顯著擴張,以應對全球晶片需求波動與區域供應鏈重構。某半導體生產商於本月28日宣布,計劃投入11億歐元擴建其位於德國德勒斯登的核心製造基地,目標在2028年底前將年產能提升至超過100萬片晶圓,這一舉措標誌著歐洲半導體製造能力的重要升級。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工廠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該工廠作為企業在歐洲的關鍵生產節點,當前已具備顯著的製造基礎。根據規劃,擴建完成後其年產能將突破百萬片晶圓大關,成為歐洲同類工廠中規模最大的製造中心。此次投資不僅強化了工廠在先進位程領域的技術優勢,更通過產能倍增策略,直接響應歐洲對汽車電子、工業物聯網等關鍵領域晶片需求的快速增長。
2025年數據顯示,歐洲半導體市場對成熟製程晶片的需求年增長率達到8%,但本地工廠產能僅能滿足約60%的區域需求。德勒斯登工廠的擴產計劃將顯著縮小這一缺口,預計到2028年,新增產能可覆蓋歐洲市場15%-20%的增量需求。值得關注的是,工廠當前的客戶結構以本土車企和工業設備製造商為主,擴產後其服務範圍有望進一步擴展至人工智慧與數據中心領域,形成更廣泛的市場覆蓋。
此次擴建計劃與歐盟《歐洲晶片法案》的實施周期高度契合。政策層面,德國聯邦政府與薩克森州已明確將提供配套資金與稅收優惠,而歐盟的最終批准(預計於2025年底前完成)將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從產業協同角度看,德勒斯登工廠的升級將帶動周邊超過20家晶片設計與封裝企業形成產業集群,預計到2027年,該區域半導體產業鏈產值將突破50億歐元。
通過德勒斯登工廠的產能升級,歐洲半導體產業不僅能夠提升供應鏈韌性,更在區域經濟布局中占據戰略高地。此次投資既是對市場需求的精準響應,也是政策與產業協同的典型案例。隨著2028年目標的達成,該工廠將成為歐洲晶片製造生態的核心樞紐,進一步推動區域技術自主化與全球化競爭能力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