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食用油作為民生必需品,其行業發展始終與全球經濟、政策導向及消費需求緊密相連。2025年,全球食用油市場在經歷短期波動後重拾穩健增長態勢,中國市場則憑藉結構升級與渠道變革實現突破,健康化、智能化與可持續化成為驅動行業前行的核心動力,各類數據清晰勾勒出行業發展的全新圖景。以下是2025年食用油行業前景分析。
全球食用油市場已從快速增長轉向穩定供應階段,區域間的發展差異與行業韌性愈發凸顯。全球食用油市場規模在2023年已達到約2500億美元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食用油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預計在2030年突破3500億美元 ,年複合增長率維持在4.5%左右。現從三大方面來分析2025年食用油行業前景。
整體規模持續增長:2019-2024年,全球食用油市場規模從852.32億美元增長至1175.16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6.7%。儘管2023年受通脹與地緣政治影響增速放緩至3.2%,但2024年市場回暖,零售額同比增長4.8%,展現出強勁韌性。
產量供應趨於穩定: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食用油產業鏈主要包括油料作物種植、壓榨、精煉、包裝和渠道銷售等環節。油料作物經過初榨產出原油和粕類(副產品);原油精煉後,即為精製油(食用油)。產業鏈下游主要為個人/家庭、餐飲服務企業、食品加工企業等消費者以及商超、電商平台等銷售渠道。預測顯示,2025 年全球植物油產量將達 224.03 百萬噸,同比小幅增長 0.8%,供應端的平穩為市場規模擴張提供了基礎支撐。
區域競爭格局鮮明:頭部企業在全球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其中一家企業依託棕櫚油貿易優勢占據全球 12% 市場份額,另兩家企業分別憑藉北美大豆壓榨和南美菜籽加工布局,占據 10% 和 8% 的市場份額,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市場規模持續攀升:2015-2022 年,中國食用油市場需求量從 7559.7 萬噸(零售額約 800 億元)變動至 5590.6 萬噸,2023 年零售額下滑至 1078.04 億元。2024 年市場回暖,規模升至 1094.01 億元,同比增長 1.5%,預計 2025 年零售額將突破 1150 億元。
政策助力產能提升:農業農村部 「油料產能提升工程」 成效顯著,推動大豆自給率從 2020 年的 17% 提升至 2025 年的 22%。同時,《全國油料產業發展規劃》明確 2025 年全國油料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 2.2 億畝以上,大豆、油菜籽、花生三大品種占總體供給量的 85% 以上。
競爭格局呈現 「一超多強」:頭部企業以 37.7% 的市場份額領跑,產品覆蓋高中低端全品類,2025 年研發投入超 20 億元;另有多家企業分別以 15.4%、7.2%、3.1%、2.5% 的市場份額占據細分領域優勢,或聚焦區域市場,或深耕特色油種。
渠道結構加速變革:電商與社區團購成為重要增長引擎,2025 年電商渠道滲透率已提升至 35%,部分區域品牌的社區團購渠道占比達 25%,三四線城市社區團購市占率更是達到 28%。
健康消費催生高端市場爆發:橄欖油、亞麻籽油等高端油種市場規模 2025 年達 300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 8%,「冷榨」「有機」 成為核心賣點。針對母嬰、老年、健身等群體的功能性食用油快速崛起,2025 年市場規模突破 150 億元,傳統大豆油、菜籽油雖仍占 65% 的市場份額,但高端品類增速已突破 12%。
技術創新推動生產效率提升:頭部企業引入 AI 分揀系統與區塊鏈溯源技術,實現食用油全流程數位化管理,運營成本降低 15%,不良品率下降至 0.3%。低溫壓榨等新工藝使出油率提升 35 個百分點,生產能耗下降 15%,行業研發投入強度從 2022 年的 1.8% 提升至 2025 年的 2.5%。
可持續發展貫穿全產業鏈:企業通過訂單農業推廣改良品種,2025 年覆蓋面積超 5000 萬畝,減少農藥使用量 30%;廢棄油脂回收網絡逐步完善,2025 年回收率達 85%,可生產生物柴油超 200 萬噸。同時,可降解包裝材料占比從 2020 年的 5% 提升至 2025 年的 20%,部分品牌塑料使用量減少 40%。
食用油行業的穩健發展既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撐,也是產業升級的生動體現。2025 年,全球市場憑藉韌性實現規模穩步增長,從高端化產品創新到智能化生產改造,再到綠色化產業鏈構建,食用油行業正以多元變革姿態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未來增長潛力將持續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