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東莞鞋企走出去尋找機會
「吃穿住用行,再經濟危機,誰能不穿鞋?」龍永圖表示,鞋業具有剛性需求的一面,從長期來看,鞋業仍是個朝陽產業,但經過30多年,憑藉廉價勞動力、原材料成本的優勢已經很難持續。
認為,東莞鞋業應抓住產業轉型升級之機,通過引進、吸收、消化,將東莞打造成全球先進的鞋業科技平台、國際貿易平台、全球鞋業產業鏈服務平台,以全球化眼光和視野,而不是只盯住眼前利益,使東莞鞋業產業鏈從製造、銷售到零售,繼續擔當引領全球的角色。
「不要以為只有新興產業才有機會,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有很大機會。」對於以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聞名於世的東莞製造,龍永圖指出轉型升級並不代表全部發展高科技。他說,傳統製造企業提供了千千萬萬的就業崗位,為保證社會安定、民生幸福作出了重要貢獻。包括鞋業,不僅僅要有低端鞋,也要搞中高端鞋,各個層次的需求、各類型市場的消費都要滿足。
中國年生產鞋量占世界鞋產量的60%以上,出口量也已達到六成以上。鞋業生產和出口的發言權都掌握在中國人手中,中國企業沒必要擔心鞋業未來沒前景。
博鰲亞洲論壇諮詢委員會委員、原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12月8日在第三屆(2011)世界鞋業發展論壇上發表了主題為「世界經濟貿易形勢及未來發展態勢」的演講。
他在論壇上說,2008年由美國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加上今年歐債危機,讓世界經濟動盪不安,使全球對未來前景感到渺茫。他說,美國和歐洲都有自身修復經濟的能力。對於東莞而言,作為日常必用品的鞋來說,長期來看仍是朝陽產業,但不可避免需要通過引進、消化、吸收,通過轉型升級來改變東莞鞋業傳統的發展模式,使東莞鞋業在經濟危機後仍能煥發更大活力。
美歐有自我修復危機的能力
「面對經濟危機,人們主要持有兩種論調,一種是悲觀論,認為要走出經濟衰退至少需要3到5年。而我則相反,我持樂觀態度。」
龍永圖說,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不會因為經濟危機而改變,但美國風是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力量。雖然美國經濟遭受重創,但不要小看美國修復經濟的能力,美國的創新制度、創新文化等使其有這個能力儘快走出經濟危機的陰影。他說,事實上目前美國失業率已有所下降,銀行利率在提升,說明美國經濟已有好轉跡象。
今年以來,歐債危機蔓延使全球對未來經濟前景更顯黯淡。龍永圖則告訴與會者,對歐債危機也不應太悲觀。他說,歐洲國家走出債務危機其實有幾個有利因素。一方面美國在歐洲有很大利益,美國人面對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不會見死不救;其次,作為「金磚四國」的中印俄巴等新興大國擁有重要的消費市場,這些國家為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也不會袖手旁觀。此外,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在歐洲好不容易才形成了歐盟、歐元,歐元區的國家也會通過削減開支、平衡財政政策,逐漸度過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