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物流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如何走出倉儲誤區分析
 倉儲 2012-06-19 10:18:44
基於眾多企業對物流是第三利潤源泉的認同,優化整合企業內外部物流資源,降低物流成本成為企業的強烈願望和需求。中國的第三方物流市場因此得到空前的關注。雖然它在我國的發展歷程比較短,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是它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仍被許多人看好。目前,我國企業對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倉儲和運輸上。根據調查顯示,我國的工商企業今後所需的物流服務中,倉儲保管仍是需求最多的服務之一。於是眾多物流公司將眼光投向了在這種傳統的常規服務上。  但事實是,我國企業今天所需要的倉儲服務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的倉儲定義,但是我國許多提供這種服務的企業仍在倉儲的誤區里苦苦徘徊。

  誤區之一 倉儲設施供大於求

  我國倉儲設施近年來發展迅速,年投資規模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比如1990年我國倉儲業基本建設投資規模僅為4.2億元,到了1998年已經為65.8億元,比1990年增長14倍之多。據中國倉儲協會的調查顯示,我國的生產企業中59%的企業擁有倉庫,商業企業中44%的企業擁有倉庫。這表明了我國一些行業的倉儲設施相對集中。確實如此,目前,我國的倉儲設施大量閒置,許多儲運企業的庫房均出租作它用。但這並不代表我國倉儲設施供大於求。問題在於倉儲設施已經不符合企業的現代化需求。調查顯示,擁有庫房和搬運設施的企業的普遍情況是,普通平房庫、簡易倉庫和普通樓房庫為主要庫種。這種倉儲設施陳舊老化的問題正是導致我國倉儲表面供大於求的主要原因。此外,中國倉儲協會的調查還顯示,倉儲設施不能滿足客戶的特定需求是另一大阻礙因素。因此,我國的倉儲能力是相對的結構性過剩。

  隨著買方市場的形成,我國倉儲業逐漸暴露出它的弊病。大量的倉儲設施卻不能滿足企業個性化的需求。比如我國對於冷凍倉儲需求越來越大,但倉儲的現狀卻不能滿足這種需求。因此,我國的倉儲業需要在專業化個性化服務上作出調整,針對市場做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以適應企業的市場需求。相信,我國倉儲業仍然有著巨大的潛力。

  誤區之二 零庫存就是使庫存達到最小

  據中國倉儲協會調查顯示,我國84%的生產企業的原材料平均庫存期集中在l周至3個月;76.3%的生產企業的成品庫存期集中在10天至3個月;72.2%的商業企業的庫存期集中在15天至3個月。很明顯,它們的庫存周期過長,這也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我國,庫存成本對物流成本的影響很大,要控制總成本,就要加強庫存管理,加快庫存周轉,壓縮平均庫存量。過量的庫存被認為是資金周轉慢,產品積壓,供貨率不及時的萬惡之首,因此許多企業盲目壓縮庫存量,試圖達到真正意義的零庫存。其實,零庫存技術 是指在生產與流通領域按照JIT組織物資供應,使整個過程庫存最小化的技術的總稱,而並非單純的從數量上使得庫存為零。

  雖然對於眾多企業來說,壓縮庫存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庫存占用資金的減少,加快資金周轉;庫存管理成本的降低;以及規避市場變化而產生的降價、滯銷的風險等。但是很多人忽視了這樣一個規律:運輸成本與儲存成本之間存在著二律背反的關係。當你的庫存成本降低時運輸成本必然隨之升高,二者不可能同時降低到最小值。但是物流對於企業的意義,並不是某一方面或者環節的成本壓縮,而是整體資源的最優化,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在運輸成本和庫存成本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而非盲目的壓縮庫存。

  誤區之三 倉儲就是單純的儲存貨物

  據世界權威的報告顯示,2000年,美國第三方物流市場中增值的倉儲服務的增長率是最高的,達到23%。可見,以儲存增值服務為主的第三方物流運作的市場容量大,增長最快。但是對於我國多數物流公司來說,他們還沒有意識到倉儲的增值服務價值所在。甚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倉儲就是單純的儲存貨物。

  隨著我國加入WTO,世界經濟全球化日益明顯,企業間的競爭已經不再是實力的比拼,而是對資源的把握和運用。這種競爭在倉儲環節上顯現的尤為明顯:不但希望倉儲可以提供先進的硬體設備,還要求提供完善的軟體管理,使物流與信息流充分結合。企業對倉儲功能的延伸──庫存管理也將越來越重視,對這種增值性服務的需求今後將會大大增加。因此我國倉儲界將或遲或早的經歷一場變革。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倉儲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