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網際網路應用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加快推進信息化發展分析
 信息化 2013-03-25 09:58:40

  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轉型與發展的過程。迅猛發展的信息化不僅引領著科技進步,而且對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具有滲透、覆蓋和拉動作用。加快推進信息化,成為「新四化」同步發展的關鍵。

  智能工業: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既是我們所處信息化時代的環境使然,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要求。以能耗為例。2011年我國能耗折合標準煤達35億噸,占世界總能耗的20.3%,而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僅占世界的9.5%。按照現在的能耗彈性係數,維持8%的經濟增長速度,到2020年總能耗要增加一半以上。只有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才有可能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面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緊迫任務和西方一些國家「再工業化」的競爭壓力,我們必須抓住下一代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的重大機遇,向智能工業階段發展,推動信息技術嵌入、滲透、覆蓋工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形成以智能、柔性和服務型製造為特徵的新型生產方式。

  智慧城市:信息化與城鎮化協調互動

  信息化既是城鎮化、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又是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動機與催化劑。城鎮化拓展了信息化的空間形式和依託載體;信息化則能整合和優化城鎮功能,改善城鎮產業結構,提升城鎮化品質。大中城市和經濟較發達地區應以信息化設施為重點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中小城鎮和欠發達地區則應在建設基礎設施時前瞻規劃、統籌部署、同步推進相應或較高水平的信息化設施建設。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與城鎮化協調互動的最佳模式。它通過信息技術在城鎮規劃和建設、管理和運行、生產和生活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嵌入、滲透和應用,既拓展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範圍,又提升城鎮化發展水平。目前,我國已有154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

  精細農業:信息化助力農業現代化

  與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相比,我國農業現代化滯後問題突出。「新四化」 同步發展戰略的提出,表明信息化不再只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一種技術工具,而是作為一種新型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融入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和價值鏈。

  信息化可以提高農業宏觀決策和綜合生產能力,為農業帶來發展思路、經營方式、生產技術、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變革,打造自動化、標準化、智能化和集約化的精細農業。依託物聯網,建設集感知、傳輸、控制、作業為一體的智能農業系統,可以使農民打開手機就能知曉水、土、光、熱等農作物生長基本要素的情況;輕點滑鼠,就能為遠處的農作物調節溫度、澆水施肥。這種精細農業模式可提高產量25%—30%,節約人力成本40%。信息技術還能串起生產、銷售、消費、管理、服務全過程,讓供求銜接暢通無阻。信息化將為農業現代化插上雄健有力的騰飛之翅。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信息化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