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網際網路應用 資訊詳情
寬帶應用將成為08年農村信息化發展熱點
 信息化 2008-01-01 14:56:00

   剛剛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積極推進農村信息化,並專門用一節具體部署農村信息化工作內容,這已經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4年強調農村信息化問題。在文件關於農村信息化的具體表述中,要求今年著力健全農村信息服務體系,採用多種模式探索信息服務進村入戶的途徑辦法,整合資源共建平台。聯繫不久前農業部制定發布的《全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總體框架(2007~2015)》中強調要優化配置農村信息資源,建立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社會投融資機制,以及信息產業部剛剛宣布的2008年實現全國95%以上鄉鎮開通寬帶的村通目標,這些信息透露出今年農村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重要方向。專家指出,寬帶應用、公共服務、融合推進,將成為2008年農村信息化的三大熱點。

    寬帶應用大路通車建用並舉

    剛剛過去的2007年是中國農村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的一年,特別是農村信息網絡建設覆蓋的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村網民數量達到5262萬,年增長率已達到127.7%,遠高於城鎮網民38.2%的增長率。如今農村信息化已經成為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成為農民創造收益的有效手段。今年1月7日信息產業部發布報告稱,截至2007年年底,全國行政村通電話比重達99.5%,在網際網路方面,97%以上的鄉鎮具備接入條件,全國92%的鄉鎮開通了寬帶,村村通電話工程2007年各項任務已全部完成。近日從信息產業部了解到,信息產業部2008年村通工程發展目標已經確立,年內計劃為約2.4萬個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開通電話,力爭年底全國自然村「村通率」提高1個百分點,為全國95%以上的鄉鎮開通寬帶,其中東、中部省份實現所有鄉鎮通寬帶。眾多專家指出,2008年我國農村信息化將迎來寬帶年。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指出,目前的農村信息化建設還面臨著雙重任務:第一,要進一步推進技術普及,雖然我國農村在基礎設施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較之國外在技術普及上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要在傳統技術普及基礎上,研發新技術和業務,採用先進技術,跨越式發展;第二,要加大力度促進應用普及,在未來,信息化不僅僅是簡單的電話業務,而是要與農業本身如生產、經營、流通等業務結合,推進多方面的具體應用,不能讓技術成為脫離業務應用的擺設。因此,農村寬帶「建用並舉」、從鋪路到通車將成為主要趨勢。

    據了解,今年信息產業部將進一步加大農村信息服務推廣應用力度,推動村通工程由「以建為主」到「建用並舉」的轉變,促進農村通信發展和農村信息化建設邁上新台階。將狠抓應用和服務,進一步完善農村信息平台,加快推廣涉農業務,加強農村特色信息內容和適用技術的開發應用。年內力爭在所有本地網開通針對農民的簡訊、網際網路、電子郵箱、語音熱線等經濟實用的信息服務。將積極會同各級政府和有關涉農單位,開發針對農村、貼近農民的信息內容,提供形式多樣的特色信息業務應用。

    村村通寬帶可以說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鋪上了一條「信息高速公路」。但同時也應認識到,村村通寬帶只是農村信息化的基礎,村村「用」寬帶才是實現農村信息化的關鍵。通寬帶如果是「鋪路」,那用寬帶就好比「通車」。「鋪路」僅僅是開始,接下來還要做好「通車」工作。從村村通寬帶到村村用寬帶,全面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如何開拓農村市場,根據農村、農業、農民的特點和需要開發出具有吸引力的業務,向農村市場提供真正需要的信息服務,促進農村信息化,是各方面的網絡、服務提供商特別是電信運營商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公共服務政府主導提升質量

    剛剛發布的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在「著力強化農業科技和服務體系基本支撐」一章中專門用一節強調積極推進農村信息化,要求「按照求實效、重服務、廣覆蓋、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資源,共建平台,健全農村信息服務體系。推進『金農』、『三電合一』、農村信息化示範和農村商務信息服務等工程建設,積極探索信息服務進村入戶的途徑和辦法。在全國推廣資費優惠的農業公益性服務電話。健全農業信息收集和發布制度,為農民和企業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可見,更加深入地應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農村公共服務的內容質量,已經成為今年國家重點推進的方向。

    農村信息化專家李廣乾指出,公共服務將成為今年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方面。首先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望納入各地新農村建設規劃,使信息化建設獲得充分的組織、資金和人才保障。其基本內容既包括面向農村地區的主幹網絡建設和接入網絡建設,也包括直接在行政村和自然村建立為村民提供信息服務的信息服務場所(農村信息服務站等),如成都市溫江區在農村社區建設中,將信息服務場所與醫務所、郵政所等公共服務設施進行統籌規劃、統一建設、規範管理。其次是農村信息化建設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結合度將提高,那些能幫助提高當地農產品競爭力和農民收入水平的信息化應用與服務將增多,基層政府的為民服務項目將更多地放到農村的信息網絡上。第三是隨著各個部門對農民信息化應用的基本技能培訓大規模開展,想用、會用、願用計算機和網絡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農民將增多,他們將通過信息化嘗到更多的「甜頭」。第四是將有更多實實在在的措施鼓勵和支持農村信息化的工作,比如為農村地區的計算機購置、網絡資費、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等制定專門的財稅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和基層組織積極開展農村信息化建設。

    農村公共服務的範疇也在不斷擴大,農民工信息服務正在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近日,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披露,採用網絡形式「上網找工作」的農民工由2006年的7.9%增加至2007年的9.9%,而通過「職業中介機構」找工作的農民工從18.7%降至10.1%。這說明,信息化已逐漸延伸至農民工這一群體,但相比於農民工的龐大數量,這一數字也讓我們感到信息化的任重道遠。據調查發現,就業、培訓、社會保障、權益維護、子女教育、生活文化、土地流轉及政治參與是當前農民工面臨的八大難題,而信息化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解決這些問題。作為一項公益性事業,推進農民工信息化,既需要政府主導,也需要社會力量的支撐,特別是政府部門,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融合推進社會參與模式多樣

    不久前農業部制定發布了《全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總體框架(2007~2015)》。該文件特別指出,要創新投入機制與運營機制,建立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信息化投融資機制,建立農業與涉農部門之間、系統上下之間有效的組織協調機制,建立與電信運營、IT企業、民間組織、農民之間的密切協作機制,為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可以發現,廣泛吸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農村信息化建設,採用多種模式形成融合推進的機制,將成為今年乃至今後一段時期農村信息化著力探索的方向。

    調查發現,以電信業為代表的社會力量已經開始不斷參與到農村信息化進程中。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網通等電信運營企業和IT企業等紛紛看好農村信息化事業,採取多種模式多種形式進入其中,開展信息服務,拓展市場空間。據了解,農業部將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網通、中國電信等電信運營商在全國層面上開展戰略合作。目前,中國移動正在積極與農業部信息中心洽談手機簡訊服務方面的合作,聯想集團正在與農業部信息中心洽談共建中國農業信息網上的「電腦鄉村」。前一時期,中國移動與浙江農業廳合作共建了「農民信箱」,與重慶市供銷合作社一起搭建了「農信通」信息服務平台,其省、地、縣域公司與所在地涉農部門也實現了合作。中國網通吉林公司與吉林省農委有關單位合作,開通了「12316」農村信息服務熱線。中國電信也在積極採取行動。


    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日前指出,有很多企業紛紛組建信息平台,以此開展網上服務、購物和電子商務等經營活動。如中華糧網、新農門網、黑土地農村信息連鎖互動網、海峽農業網、夏溪花木網、匯林信息(中華名優土特產網)、中國大蒜網、中國棗網、中國西瓜網等一批網站興起。杭州新農門網以億萬農民工為信息服務對象,是風險投資、股份制合作制性質。中華糧網的支撐單位是一個中國儲備糧總公司控股的股份制公司,主要實行托市小麥、稻穀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福建廈門的海峽農業網由台灣、大陸兩家社團組織和一家民營公司所共建。社會各領域力量在日趨市場化的農村信息化建設模式下,逐漸呈現出融合發展的趨勢。(責任編輯:朱晶)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信息化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