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貴陽市公安局生態保護分局、貴陽市人民檢察院生態保護檢察局和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生態保護審判庭成立,貴陽市成為全國首個有較為完備生態保護司法體系的省會城市。
在此間召開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上,與會專家認為,貴陽生態保護司法體系值得借鑑。中國司法力量的強力介入,對環境的保護將起到重要作用。
中國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凌江說,對於環境污染「行政管理手段與管理需求之間還有差距,環保部門執法監督的主要手段是罰款,有時顯得力度不夠,需要公安等強力部門介入」。
「環保行政執法的不足之處在於缺乏有震懾力的手段。我們處理盜採礦產破壞環境的案件時,當事人有的逃跑,有的甚至公然對抗。」貴陽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工作人員宋中祥說。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杜萬華說,司法力量應當在治理環境污染、打擊生態破壞上發揮更大作用,積極回應人民對環境的關切和利益訴求。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是中國環境污染事件的主要特徵。專家指出,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願景下,亟須建立專業的生態保護司法體系。
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田有成說,環境污染問題交錯複雜,專業性強,需要交給專業人士去做,比如專門的環保法院、法官等。
目前中國各地已經設立130多個環保法庭或專門涉環保的審判庭。在貴陽,已經有580件環境保護類別案件得到專業生態保護法庭的受理,涉及水土、山林保護和環境公益訴訟等方面,其中審結563件。
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曾曉東認為,貴陽等地為適應環境案件投訴成立的環保法庭、環保審判庭對生態保護髮揮了積極作用。應將這種模式推廣到更多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