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鋰電負極材料產量3.5萬噸左右,同比增長約20%。受貝特瑞、杉杉等負極材料龍頭企業賺錢效應的影響,國內不少企業紛紛投資擴產鋰電負極材料項目。
據悉,從負極材料發展方向來看,儘管目前石墨類材料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但新型負極材料,如鈦酸鋰、矽/錫基複合材料等顯示出很好的潛力。國內企業經過多年的研究,在鋰電池新型負極材料領域獲得了不少進展。
參看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9年全球鋰電池行業市場競爭力格局與企業戰略投資研究分析報告》
2013年7月,奇瑞汽車前瞻技術科學院新型高比容量矽基負極材料研發獲進展。奇瑞研發的矽基負極材料,穩定比容量大於750mAh/g,材料倍率性能優異。以1C充放電循環250 次,比容量保持率仍大於80%。通過合理的材料微觀結構設計,基本克服了矽基材料固有的脫嵌鋰過程體積膨脹導致比容量快速衰減的問題。
2013年8月,安徽天康新能源有限公司與北京大學等高校合作研發的納米鈦酸鋰電池通過國家動力及儲能電池檢測中心的檢測,經測試使用壽命超過15年。該納米鈦酸鋰電池可在零下30℃低溫下保持常溫性能。目前,該電池經過電動消防車等電動車輛測試,循環壽命可達2萬次以上。
雖然石墨類負極材料的市場需求隨著鋰電池的產量增長而每年都有增加,但如上述項目表所示,負極材料新增產能更加迅猛。預計中國鋰電負極材料產能過剩難以避免,成本更低,技術性能更優的負極材料生產商將占據市場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