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對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需求高漲。近日,多家公司表示已向央行遞出牌照申請,並被央行受理。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預計第三方支付企業競爭激烈,爭奪移動支付市場份額,行業或迎併購浪潮。2015年中國支付產業的發展方向及前景分析如下。
在歷經10多年的發展之後,中國第三方支付業正發展成為一個競爭充分、創新精彩紛呈、跨界融合日新月異的行業,並成為中國支付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支付機構累計發生了網絡支付業務374億筆,金額達25萬億元,兩項數據均實現了倍增。高速增長的產業不但給支付機構和從業者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更改變了其他行業的命運。可以說,這個產業已經成為許多行業賴以發展的基礎。
24日,由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舉辦,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支持的「2015中國支付金融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大型金融機構、領軍企業等主要負責人出席了此次會議,並圍繞「從支付到金融:開放市場下的產業未來」的論壇主題分享了各自的觀點和建議。
歷經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第三方支付業已經成為一個充分競爭、創新紛呈、跨界融合的行業,成為中國支付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支付機構累計發生了網絡支付業務374億筆,金額達25萬億元,兩項數據均實現了倍增。
2014年10月末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放開銀行卡清算市場,而目前相關市場開放的規則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中。上海證券報社副總編輯李彬在致辭中指出,如果說2011年,央行頒發的第一張支付牌照,開啟了這個行業規範發展的新進程,在2015年,這個行業將迎來開放市場的新紀元。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馬國光認為,支付是基礎環節,對拉動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實現所有銀行的互聯互通,也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前提。
他認為,未來支付清算市場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我國支付清算體系,要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以提高我國支付清算市場的效率。此外,還應堅持分類、差異化和公平公正的原則,清算網絡布局主要取決於市場的實踐與競爭,不同清算網絡系統業務有重疊對我國支付體系安全運營是非常有益的。
上海銀聯電子支付總經理孫戰平認為:「開放的市場會有競爭,也會有活力。無論是萬事達、維薩和銀聯,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競爭對手:現金。我想,我們能共同把市場做得更大。」
中國建設銀行信用卡中心副總經理黃勇認為,開放市場引入的多元化競爭主體將為支付產業打開新的發展空間,開放市場出台的監管政策措施將極大地推動支付產業健康規範發展,開放市場帶來的支付技術創新將為支付行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助理、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楊濤表示,未來支付時代將更加強調技術標準和專業規範的穩定性。而規則和標準的競爭將是全球性的競爭,金融後台的競爭很大程度是規則的競爭。
支付僅為基礎,支付之上的增值服務已成為核心競爭力。利用多年積累的支付數據以及客戶,從事綜合金融服務、精準營銷服務、構建閉環的支付生態圈等,已成為中國支付產業未來發展方向。更多相關內容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支付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螞蟻金融服務集團總裁助理陳達偉認為:「我們希望支付寶錢包能成為用戶生活的入口,能提供一站式的理財和融資服務。對企業而言,我們希望能使他們忘卻支付的煩惱。對銀行來說,我們希望成為渠道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