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製造產業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一環。目前,我國裝備工業的產業規模雖已位居世界首位,但高端裝備仍滿足不了需要,不得不大量進口。2016年國家高度重視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十三五期間高端裝備製造行業迎來政策紅利。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為實現製造強國戰略,未來五年中國將實施高端裝備創新發展工程,包括航空航天裝備等八大行業。除了政策長期利好外,隨著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國產化替代的推進,高端裝備製造國內外市場需求巨大。
作為製造業的「國家代表隊」,裝備製造尤其是高端裝備製造將迎來又一個五年戰略機遇期。
據21世紀宏觀研究院了解,「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為實現製造強國戰略,未來五年中國將實施高端裝備創新發展工程,內含航空航天裝備等八大重點方向。
「十二五」前四年,中國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實際增長13.2%,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個百分點。至2015年,裝備製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1.8%,較2008年提升了3.8個百分點(見表一);整個行業主營業務收入超30萬億元,已連續5年居世界首位。
工信部部長苗圩日前介紹稱,高端裝備製造業是工信部「十三五」期間聚焦的三個重點領域之一,今後將制定一系列的規劃、行動計劃或者具體的政策措施來推動重點行業和領域的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更多最新高端裝備製造行業政策分析內容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高端裝備製造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
按照《高端裝備製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上一個五年我國高端裝備製造主要以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智能製造裝備等五大方向為重點,而「十三五」規劃則將製造強國的落腳點放在了八大高端裝備製造行業上。
八大行業分別是: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高檔數控工具機、機器人裝備、現代農機裝備、高性能醫療機械、先進化工成套裝備(具體內容見表二)。為何會確定這八大行業,且支持重點較上一個五年有所增多?
根據工信部組織相關行業協會進行的評估顯示,高端裝備占裝備行業比重接近20%,預計「十二五」目標能夠全面實現。
這八大重點行業實際與《中國製造2025》所明確的「高端裝備創新工程」一脈相承。作為未來10年中國製造由大變強的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就高端裝備製造列出了10個重點領域:包括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民用航天、智能綠色列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智能電網成套裝備、高檔數控工具機、核電裝備、高端診療設備。
此外,從美德等已開發國家推出的一系列工業振興計劃來看,發展裝備製造成為製造強國戰略的必然選擇,且中國製造面臨高低端供給嚴重錯位的情況。2015外資企業占據高端市場67%的市場份額;而低端的挖掘機等機械銷量下降了38%,面臨供給過剩的矛盾,以高端裝備製造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成為必然。
儘管中國2013年裝備製造業產值規模就已突破20萬億元,占全球裝備製造業的比重超過1/3,但產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基礎製造水平落後、產業鏈高端缺位、產業規模小、產業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依然突出。
以創新能力而言,在高端裝備領域,中國80%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裝備、40%的大型石化裝備、70%的汽車製造關鍵設備及先進集約化農業裝備仍依靠進口,多數出口產品是貼牌生產,擁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
而按照裝備製造升級三步走戰略,到2025年,中國要進入世界裝備製造強國第二方陣,部分優勢產業率先實現又大又強。由此可以看出,裝備製造政策紅利期不僅是「十三五」。
除了政策長期利好外,沿著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國產化替代的兩大主線,高端裝備製造作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所需的高技術、高附加值裝備,內外市場需求巨大。
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銷售收入在裝備製造業中的占比將提高到25%,達到16.55萬億元,工業增加值率較「十二五」末提高2個百分點,未來五年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見表三)。
具體到細分行業來看,部分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將率先成為「走出去」的代表,高鐵等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就是典型。2014年中國鐵路營業里程已經達到11.18萬公里,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達到1.6萬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
在國內市場滿足的條件下,隨著「一帶一路」戰略輻射中南亞、南亞、中亞和西亞等國家,並延伸至東歐、北非,這些地區都對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有迫切的需求。按照規劃,到2025年,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境外業務占比要達到40%,服務業務占比要超過20%。
部分進口替代行業將在國產化刺激和市場管制放開等政策效應下,逐步填補國內市場需求,其中機器人、高性能現代醫療、民用航空、農用機械等行業將受益於此。
以數控工具機為例,儘管其被譽為裝備製造業的「工作母機」,但關鍵技術受制於人。這種可國產替代的情況在醫療設備、機器人領域也同樣存在。
市場空間有多大?工信部預計,僅農機裝備一項,到2020年,農機工業總產值將達6000億元,屆時國產農機產品市場占有率要達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