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醫療服務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16中國人均預期壽命趨勢:人均壽命80歲 亞健康城市是短板
 健康 2016-09-30 16:32:51

  科普:什麼是人口平均預期壽命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指同時出生的一代人活到某年齡時尚能生存的平均年數。雖然難以預測具體某個人的壽命有多長,但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計算並告知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預期每個人出生時平均可存活的年數。所以,預期壽命和人的實際壽命不同,它是根據嬰兒和各年齡段人口死亡的情況計算後得出的,是指在現階段每個人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活到這個年齡。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衡量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及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指標。以下是2016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的報告分析。

平均預期壽命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居世界第一平均預期壽命

  報告顯示,2000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71.4歲,其中城鎮居民75.21歲,農村居民69.55歲。2015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1歲,比2000年人均預期壽命提高了4.7歲。

  據此推算,中國城鎮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應已達到80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報告,2015年全球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1.4歲,與中國2000年的人均預期壽命水平相當。

  總體來看,目前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水平在發展中國家位於前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5歲,也高於同為「金磚國家」的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的水平,但與一些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如美國的總體預期壽命為79.3歲,澳大利亞、瑞士、新加坡、法國、加拿大等國家均達到或超過了82歲,日本的總體預期壽命為83.7歲,居世界第一。

  我國亞健康城市占比較高,安全問題是制約城市健康發展的重要短板。

  總體來看,在當前階段,安全問題是制約我國城市健康發展的重要「短板」。回顧2015年,交通事故、電梯事故、城市火災、危險品爆炸、城市內澇等各類安全事故頻發,經濟社會損失嚴重。

  從國際經驗來看,在快速的城鎮化進程中,各類安全事故是社會發展難以避免的代價,但如何通過人本化、智能化、精細化的管理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增強安全意識、消除安全隱患,是當下亟需關注的問題。

  2015年,我國亞健康城市占比依然較高,全國僅有28座城市處於相對健康發展狀態,包括深圳、上海、佛山、蘇州、杭州、寧波、廣州、長沙、紹興、東營、無錫、廈門、鎮江、中山、溫州、揚州、龍巖、岳陽、福州、濱州、湘潭、大慶、西安、昆明、株洲、濰坊、泰安、銀川。

  其中,長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全部入圍,顯示出該城市群在兩型社會建設和轉型創新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中西部地區的健康城市數量有所上升,占到健康城市總數的25%;東北地區城市健康發展指數持續下滑,需要著重加以關注;北京的環境健康指數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應進一步推進結構性調整。

  數據表示,我國的健康城市建設,應該說,已經大體完成了第一個階段,也就是衛生城市的內容,目前正在著力推進安全城市和可持續城市的建設。而生態文明轉型,也將為健康城市的建設提供理論和方法論支撐,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經驗和借鑑。

  總體來說,雖然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有所提高,但問題還有很多,亞健康城市依然是我國的短板。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健康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