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能過剩凸顯、需求明顯不足,生產、出口、市場均嚴重受挫,行業效益全面下滑,價格降至十年內新低的2016年,磷復肥產銷又會有何風向?以下是2016年我國農資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整合加劇,格局趨定
進入2010年以來,「行業整合」就成為逢會必議的熱詞,但是今年,「整合」更加成為事實在不斷發生。行業大事件之多,近年罕見。
6月,6月,「一哥」金正大公司完成了德國康朴公司旗下24家從事高端園藝類肥料、植保產品業務的收購,金正大的國際化發展,邁出堅實一步;7月,24歲的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從單一農資供應商向綜合農業服務商轉型升級,向更深鏈條延伸;8月3日,世紀陽光集團向外公布,收購實現我國第一袋複合肥生產的老牌企業——紅日阿康,並擁有目標公司全部股權,引發行業震動;同樣在8月,成都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成都雲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後證券市場增加經營範圍「控股公司服務」,並對海外業務進行調整。
從前三季度,30餘家上市肥料企業的業績來看,多家企業呈現虧損。名列前茅的肥料企業,與曾同在一個梯隊的諸多企業業績差距,較往年更為明顯。例如,金正大今年前三季度盈利11.27億元,同樣身為巨頭的雲天化持續虧損則達15.59億。
在此背景下召開的磷復肥產銷會,對行業變化有何解讀呢?多名行業人士分析認為,在歷經近20年的快速發展期後,中國複合肥市場的競爭如今進入一個成熟的階段,企業發展進入洗牌高峰期,規模效應凸顯,強者俞強,弱者淘汰。對部分肥料企業效益下滑的原因,分析人士稱,這與國際市場低迷以及農產品價格下降有關,更與國內化肥市場競爭加劇而這些企業在產品研發、銷售體系建設等方面均表現乏力有關。「無論向好還是向壞,又都會形成循環。」
有機肥,可與大化肥比肩而立
現在,在農民用戶的認知中,一是氮磷鉀大化肥,另一個就是有機肥。記者在多地採訪中發現,無論農資市場再多品類劃分,多數農民就按自己這一認知選擇肥料。可以說,商品有機肥,正逐步成為可與大化肥比肩而立的另一大肥料品類。
得知記者赴南京參會,菏澤匯金農資公司負責人陳凱,特意請記者代為尋找優質的有機肥品牌,並強調「要含菌的」。在展會現場,記者看到,含腐殖酸、胺基酸、黃腐酸、海藻酸的有機肥企業,多達十幾家,很多都是特展。
在山東佐田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位的顯著位置,打出「《腐殖酸有機肥肥料標準》起草單位」紅色標語。記者了解到,10月25日,佐田氏剛剛成為起草腐殖酸有機肥協會標準的承擔企業,並榮升中國腐殖酸工業協會腐殖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對有機肥品類的十年堅守,換來市場大爆發!」佐田氏營銷總監房戰說,佐田氏緊抓市場機遇,快速從山東向河北、山西、東三省等多省區整建制推進市場開拓,進展順利。
專注礦物源腐殖酸肥料生產20年的北京澳佳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總農藝師邢嘉語,在接受記者訪談時表示,國家提倡功能性肥,農民懂了腐殖酸能改善作物品質,經銷商也認識到腐殖酸肥是未來發展方向,所以大家都在找功能性肥。現在市面上腐殖酸肥越來越多。他提醒,市場一熱,容易亂,很多故意染色的假冒腐殖酸肥料,內核不是黑色,若用力一搓,就掉顏色,經銷商不要選擇。
把一根海藻做成健康大產業、50年專注海藻酸生產的青島明月藍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也是以特展現身。總經理韓西紅也認為,化學肥料發展趨向合理,當下是產能調整期,而可給土壤帶來更多健康的植物源肥料,將會迎來大發展。
行業共識是,有機肥,迎來了行業發展的政策窗口期。不過,有機肥企業也存在著整體規模普遍偏小、行業門檻過低、產品質量不齊等突出問題。專家建議,企業應在新產品和技術研發上下足功夫,應對產品中有效物質指標及有害物質含量進行限制,以便更好推廣。
電商摒棄浮躁,更加注重內功
近兩年,若說起引起農資行業浮躁的原因,農資電商一定難辭其咎。特別是號稱農資電商發展元年的2015年,大到逾百億體量的巨頭農資企業,小到員工不足百的新興公司,都在以淘寶、京東電商巨無霸進軍農村市場的吶喊聲中,興奮又惶恐地投身電商探索。但是,高調新聞發布會後,市場推進幾乎個個遇冷。
雖然如此,「2016網際網路+農資融合發展大會」作為探討農資電商的論壇,在本屆磷復肥產銷會上,依然引發了較高人氣。最炙手可熱的農資電商中有的並未現身,智能配肥、農村金融、農資電商並列作為探討主題。在聽完嘉賓以招商為主要傾向的發言後,經銷商反映冷靜:「會考慮新營銷模式,但是不想當烈士」「在考察清楚之前,不會貿然跟進」。
電商,適合農資行業嗎?農商1號CEO羅文勝接受記者採訪,明確給出了「適合」的肯定答案。他進一步表述,不是農資適不適合電商的問題,是用什麼方式來做電商。如果指望像城市電商的方式,在淘寶開網店讓農民下單,基本上是沒有價值的。或者,像過去走的村淘的路線,在每個地方村里找個村網點做代購,或者把原來的農資店升級來做電商,也是沒什麼競爭力的。「為什麼?反過來想,傳統渠道人家都是這麼做的,電商靠壓縮渠道利潤,會持續嗎?它是不持續的。」羅文勝說。
據了解,在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後,今年3月份,農商1號提出走進2.0時代,即在傳統銷售模式基礎上,藉助網際網路工具,以「一站式農資下行、農產品進城和農村金融保險」為主要農業服務項目,針對種植戶所需要的產品服務打造全價值鏈生態體系。羅文勝強調,沒有任何成功可以複製,農商1號正在扎紮實實地構建基於「傳統銷售+直銷+網際網路」全新模式的核心競爭力。更多相關農資行業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農資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