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專用車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2016年我國環衛車行業現狀分析
 環衛車 2016-12-06 15:00:08

  近些年我國社會經濟等各項事業發展迅速,特別是城市化進程加快,環衛車得到了迅速發展。「十二五」期間新增專用車生產企業178家(209~278批),部分新增企業以環衛類專用車產品作為企業市場競爭的切入點,紛紛投身於該細分領域。以下是2016年我國環衛車行業現狀分析:

環衛車

       據統計,從2010年至2015年10月,環衛類專用車產品在產企業廠家由172家增加到245家。

  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技術部部長、教授級高工耿磊透露,2015年1~10月環衛車四大類(垃圾、灑水、洗掃、吸污)專用車輛累計生產47981輛,同比下降31.25%,其中重、中、輕、微型車分別占41.95%、37.21%、20.46%和0.38%。中聯重科、湖北程力、福建龍馬、隨州東正、湖北合力產量占行業總產量的41.2%。

  目前政府在環衛車領域主要的政策導向是推廣新能源汽車。根據《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政府機關、公共機構等部門車輛採購要向新能源汽車傾斜,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務、物流、環衛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30%。隨著政府補貼制度的出台,也推動了新能源環衛車市場的興起。截止273批公告,純電動環衛車有效公告已達到207個,共有垃圾收集轉運車、糞便車和路面保潔作業車等三大類產品,涉及46家專用車企業19種車型。但是由於續航里程短、充電樁等設施缺乏,導致現階段各環衛部門對新能源環衛車的採購量並不大,約為總量的1%~2%。

  儘管如此,新能源環衛車的發展前景依舊向好。2015年1~10月我國純電動垃圾車累計生產301輛,純電動掃路車生產120輛,都比以往有了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耿磊還認為隨著未來政府職能轉變,環衛車的銷售對象和模式將發生很大變化。政府在簡政放權的過程中,環衛事業在部分地區已轉向第三方,政府向第三方購買服務,將來大量的環衛事業將由環衛車生產企業和第三方公司來承擔。同時,在BT/BOT模式下,要求企業在產品結構上改變過去單一、少量模式,向系統產品解決方案轉變,建立環衛領域各種集成系統解決方案模塊,由過去簡單賣產品轉向賣方案+產品的方式轉變,同時要求企業擁有金融平台。

  「儘管生產廠家有200多家,但大多數呈現多、小、散的特點,年產量低於100輛的企業有132家,惡性競爭、無序競爭表現明顯,多表現為價格競爭。」耿磊認為,很多環衛車產品邊際貢獻普遍不高,且不注重技術投入和市場開發,生產環節多以手工作坊式為主。國內地方政府大部分是土地財政,目前土地財政不可持續的狀況下,眾多地方財政吃緊,倒逼政府轉向市場。隨著未來政府職能的轉變,對很多專用車企業而言是個極大的挑戰。更多相關環衛車行業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環衛車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環衛車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