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銅礦資源相對匱乏,銅儲量約占全世界的4.35%。根據國土資源部信息,截至2013年底,我國銅金屬探明資源儲量為9112萬噸。近五年來,由於銅供應過剩致使銅價大跌,不過隨著2016年下半年的風水流轉,銅金屬市場開始逐步回暖。預計2017年國際市場價格重心處於4800-5600美元/噸。以下是報告大廳小編整理的2017年銅金屬市場分析和預測。
近5年來銅價的走勢,由於銅供應過剩,銅價持續下跌,不斷刷新歷史新低,2016年初,銅價跌入谷低,銅加工行業多數虧損。不過大宗商品市場也講究「風水輪流轉」,上半年黃金,白銀出盡了風頭,下半年銅、鎳、鋁等有色金屬開始翻盤,特別是近期銅價快速上漲。
2016年,銅是基本金屬中市場表現最差的品種,LME銅價在1月一度跌破4300美元/噸的過去十年最低。此後,國際市場銅價一直位於4500-5000美元/噸之間低位徘徊,國內市場銅價位於35000-38500元/噸之間震盪。不過,在中國因素及川普效應的帶動下,11月之後國際、國內市場銅價快速上揚,先後突破5000美元/噸、40000元/噸的關口,並最高觸及6000美元/噸、50000元/噸一線,但年底價格又回落5500美元/噸、45000元/噸左右。全年,LME銅結算均價為4860美元/噸,較2015年均價回落11.6%,但年內價格上漲18.7%;SHFE陰極銅結算均價為38210元/噸,較2015年均價回落5.8%,而年內價格上漲26.0%,漲幅大幅超過國際市場。
從需求端來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其中30%以上用於輸電領域。根據國家電網「十三五」規劃,未來幾年特高壓輸電網絡建設將加速推進,勢必對國內銅需求增長形成一定支撐。不過,作為銅消費超過10%的重要領域,在購置稅費優惠的刺激下,2016年前11個月中國汽車銷售累計同比增長9.5%,增速已維持在過去幾年相對高位。油價企穩、擁堵加劇、購置優惠到期等背景之下,2017年汽車領域對銅需求增長空間有限。綜合判斷,2017年全球及中國精煉銅需求增速預計與2016年基本相當。
從供應端來看,2017年全球新建、擴建礦山銅產量仍將會繼續釋放,但規模將較2016年大幅減少,供應端惡化步伐將有所減緩。2016年,由於五礦資源旗下Las Bambas銅礦、第一量子旗下Sentinel銅礦和自由港集團旗下Cerro Verde銅礦等幾個大型項目的投產,全球銅精礦(金屬量)供給量新增80萬噸左右。不過,2017年全球無大型銅礦山項目投產,預計銅精礦(金屬量)供給增量將縮減至20萬噸左右,總量增速回落至1.5%以內,較2016年大幅降低。
從成本端來看,2016年全球礦山銅生產成本降幅已超出預期,2017年進一步削減空間較為有限。一方面,目前能源(石油)價格已經低位企穩,勞動力成本仍舊維持剛性上升狀態,而礦業企業環境保護及處理資源民族主義的費用支出也在增加;另一方面,2015年至今,主要礦業公司已採取了大規模的管理優化、運營優化以及通過擴大生產規模等降低成本,未來能夠採取的進一步降低成本並見實效的措施有限。考慮到短期在採礦領域發生技術性變革事件的可能很小,預計2017年全球礦山銅生產成本的較2016年最多有5%左右的下調空間,75%產量線的現金成本預計不低於3550美元/噸。
2016-2021年中國銅金屬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分析,在供需、成本以及美聯儲加息、銅金融需求趨弱等因素的影響之下,2017年銅價向上動能依舊不足,但底部運行空間已經抬高,預計國際市場價格重心處於4800-5600美元/噸之間震盪,樂觀情況下或突破6000美元/噸一線。不過,考慮到2017年各種有可能發生的「黑天鵝」事件,如德國大選、法國大選、義大利大選、全球貿易大戰等等,銅價的波動性將會顯著加劇,暴漲暴跌或難以避免。
【產品延伸】:在銅、鋁、鉛、鋅四種有色金屬中,銅被稱作「有色之王」,由於其對宏觀經濟有良好的預測能力,還享有「銅博士」的美譽。銅是與人類關係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屬,被廣泛地應用於電氣、輕工、機械製造、建築工業、國防工業等領域,在中國有色金屬材料的消費中僅次於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