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14 年連鎖百強企業銷售額為20,963.76 億元,同比增長5.1%;門店總數107,366 家,同比增長4.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例由2002 年的5%左右上升至10%左右。以下是我國零售連鎖業發展現狀。
據統計,零售連鎖業近三年平均銷售增幅10-20%以上,淨利潤率平均2-4%左右。
1、百貨業格局變化
1)百腦匯在廣東,山東設立複合式購物商場,集超市、視頻、服裝、生活於一體。蘇寧旗下的樂購仕生活廣場,南京和上海開店。
2)外資高端百貨將進入,法國巴黎老佛爺、美國梅西百貨。
3)核心商圈重新洗牌,首批15年租約到期。
4)重磅重組。王府井收購春天百貨杭州解百收購杭州大廈。同時借更名轉型,銀泰百貨改為銀泰商業,下設百貨事業部、購物中心事業部、電子商務事業部。
2、購物中心迅速發展,由一線城市向二線城市普及,甚至向三、四線城市滲透。
3、自采自營提升利潤空間
1)品牌聯營模式是百貨業的主流盈利模式,聯營銷售占80%以上。
2)本土百貨提出「自營」、「買手」、「差異化」的經營理念,百聯開設歐洲精品批貨管,實現「自營」提供商品利潤。
4、配送中心建設遲緩
連鎖經營企業配送中心大多是現代化程度較高、設施設備都比較先進的物流中心,現在任職的人員中專業的物流人才較少,參與研究的專業人員不多,在制定物流方案、實施管理、開拓物流市場以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專業人才都十分欠缺。而且,從目前整體員工情況看,就業人員素質普遍較低,對物流業的理解仍然停留在運輸、倉儲的概念上,沒有上升到物流服務的理念上,這不只是目前華潤萬家存在的問題也是我國連鎖超市配送中心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此外,零售連鎖業還出現整體服務水平不高和連鎖經營專業人才匱乏等問題。
零售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熱點行業,也是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運行狀況的晴雨表。中國連鎖零售企業作為先進的零售經營模式,經過30 多年的高速發展,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從現狀來看,還是有需要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