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銀行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第三方支付行業數據統計
 第三方支付 2020-01-19 14:20:11

  網絡購物的快速發展逐漸培養了人們線上支付的習慣,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興起,交易規模達到218.9萬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了68%,以下是第三方支付行業數據統計分析。

第三方支付行業數據統計

  第三方支付行業分析指出,第三方支付根據業務類型可以細分為銀行卡收單、網絡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其中網絡支付根據支付終端的不同,可以細分為固定電話支付、網際網路支付、移動支付、數位電視支付、貨幣兌換,目前網際網路支付及移動支付是主流的網絡支付方式。

  2017年,我國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共247家,其中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占比最高,但是市場價值尚待開發。第三方支付行業數據統計指出,儘管進入移動時代,網際網路支付依舊相當於基礎設施,因此牌照數量相對也比較多。處於風口浪尖的移動支付牌照最為稀缺,並且央行明確發過文件,表示不再新發牌照,所以牌照已經成為存量市場之爭。

  2018年,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的同比增速持續放緩。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伴隨著用戶移動支付習慣的建立以及移動支付場景覆蓋率的不斷提高,我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已經結束了快速增長期,進入到了穩步增長階段。

  從網際網路支付應用場景來看,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包括理財銷售、網絡借貸等)已逐漸發展成為網際網路支付市場占比最高的業務,占比44.5%。但由於監管趨嚴及部分P2P平台爆雷等因素的影響,該業務的增長受到很大的限制。

  從個人業務(包括轉帳業務、信用卡還款業務等)和線上消費(包括網絡購物、O2O、航空旅行等)來看,交易規模分別占比21.5%和18.7%。其中個人業務規模基本被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大龍頭企業占領,但隨著PC端到移動端支付習慣的轉移,個人業務占比相比之前有所減少。

  截止至2019年12月底,我國第三方支付綜合支付交易規模增長至218.9萬億元,同比增長68%。第三方支付行業數據統計初步測算2020年我國第三方支付綜合支付交易規模將達到312.4億元左右。並預測在2022年我國第三方支付綜合支付交易規模將接近550萬億元。

  2020年年初,「強監管」、「交備付」、「斷直連」等政策相繼落地,行業灰色地帶被逐一擊破,非銀支付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銀行與支付機構的合作模式及話語權也將由此發生改變。

  目前,我國用戶量、交易規模等數據是判斷支付企業價值的最重要標準。但事實上,大多數交易是由帳戶端與受理端共同完成的,帳戶端業務量大也能帶動受理端的交易增量。這意味著同一個用戶的同一筆交易,在多個平台的價值被分開估算。依照交易的資金流將支付的各個環節橫向打通後,整個交易鏈條的價值則被全面放大。

  展望未來,在銀行卡收單和移動支付的配合下,這兩張牌照將成為市場稀缺資源。尤其在銀行卡收單領域,線下的布局非一朝一夕可以完善,而智能POS的研發亦非低成本投入即可做到,導致目前市場上優秀的,有一定歷史積澱,又具備很強科技創新能力的收單機構價值有所凸顯,以上便是第三方支付行業數據統計分析所有內容了。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第三方支付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