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產業是國家應急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應急裝備產業已經基本形成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西南和中部五大產業聚集區,大小企業數量約10650家,以下是應急裝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快速推進,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受各種自然和社會的風險、矛盾影響,應急管理工作面臨巨大的壓力。對一個國家而言,防災減災、「未雨綢繆」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社會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應急裝備行業分析指出,隨著社會各方對應急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國內應急產業顯露出極大的發展潛力。隨著國家的大力推進和社會安全的宣傳,銷量也有所增加。
2019年國內應急產業市場銷售產品總值達到7532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20.86%。2020年應急產業市場規模已達1.55萬億元。應急裝備行業發展趨勢指出,在國家政策支持、新舊動能轉換以及「新基建」等大環境下,信息通信技術、新材料、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概念正加速與應急產業融合,新一代智能化、無人化應急產品將逐步替代傳統應急產品,未來產業內競爭將逐漸加劇。
1、軍隊多樣化軍事任務領域
遂行工程保障和後勤支援保障:未來戰爭中軍隊的單位作戰面積將逐步擴大,這意味著部隊交通運輸線路較以往有了大幅延長。同時,現代戰爭呈現出快速、多樣等特性,機場、鐵路、公路、橋樑等戰略設施極易成為敵方重點打擊的目標。因此,現代戰爭對軍隊遂行交通工程保障、後勤支援保障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導致對交通應急保障裝備的需求日益提升。國外軍事分析家在分析了20 世紀90 年代的局部戰爭和國際維和行動後認為,應急交通工程裝備是軍隊機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裝備。
2、非軍方應對突發事件和搶險救災領域
地震、洪水、暴風雨(雪)、山體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災害極易造成災區原有道路和橋樑的損毀,給運送救災物資、轉移受災民眾造成了相當大的困難。在搶險救災工作中,應用專業化的應急交通工程裝備,在較短時間內開闢物資、設備和人員的臨時通路與搶修原有通路的方式相比,工作效率和救援效益具備明顯的優勢。因此,應急交通工程裝備也是軍民各單位執行救援行動依託的重要技術裝備,是伴隨救災力量機動的保障。
3、工程施工交通保障領域
應急裝備行業發展趨勢指出,現代應急交通工程裝備以其多功能特徵而大多成為軍民融合、軍民兩用性強的保障裝備,除了完成戰時交通工程保障任務外,在國民經濟建設中也有著十分廣泛的用途。特別是浮橋、桁架橋、拆裝式公路鋼橋、裝配式公路鋼橋、輕型桁架橋等裝備,不僅用於架設臨時性和半永久性橋樑,還可用於搭設水上浮碼頭或水上施工平台,拼組工程施工導梁、拱架、塔柱、龍門吊、架橋機等。
綜合來看,應急產業作為新興產業,目前尚未建立統計體系,其產值可從消防、安防、生產安全、應急通信、應急物流等領域的產品和服務產值進行初步測算。今後一段時期,受各種傳統的和非傳統的、自然的和社會的風險、矛盾影響,食品安全、生產安全、環境安全、信息安全、社會安全、衛生安全等領域突發事件防控和處置難度日益加大,全社會對應急產業的需求更加迫切,市場潛力巨大,以上便是應急裝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