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 汽車零配件行業分析報告 內容詳情
中國汽車及零部件質量的現狀與前景[二]
 汽車及零部件 2006-03-13 08:17:00
    ■ 2005年J.D.Power的新車質量調研中,豐田一騎絕塵,脫穎而出,而實際的市場表現卻並不如此。看來質量暫時還不能主導我們的購車心理

    ■ J.D.Power Asia Pacific 2005年中國新車質量調研(IQS)報告顯示,2005年國內汽車新車質量為236PP100(100輛車中出現的問題數為236個),較2004年減少11%(290PP100),而與2000年開始這項調研時相比,問題數量更是下降近一半。但是與北美市場的平均水平相比,卻足足高出了1倍。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國產品牌廠商著眼於向國外出口汽車,然而要在其他競爭市場上獲得客戶認可並取得成功,提高質量顯然勢在必行。進入成熟市場的前提是必須滿足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期望。中國國產品牌能否在全球市場上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要看他們能否儘快在質量、可靠性和耐用性方面趕上跨國汽車製造商。」

    J.D. Power Asia Pacific 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總經理 John Humphrey 

    召回制度——汽車企業的一塊試金石
    2004年,《缺陷汽車質量管理召回規定》在消費者權益日提出,國慶節正式實施。談到在國際汽車業中赫赫有名的召回制度,這裡有必要作點解釋。「召回」指的是,因設計、製造等原因引起某個型號或批次的產品出現普遍存在的具有同一性的危及人身和財產安全的缺陷,製造商必須以更換、收回等方式消除產品的缺陷,並對消費者作出道歉或物質性補償。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這原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當召回上升到了立法的層次,問題就不那麼簡單了。

    2005年年末,豐田在中國召回了351輛進口普拉多,原因甚至有點匪夷所思,只是因為2004年9月1日~2005年10月1日期間,日本生產進口到中國的部分普拉多4.0 L車型後駕駛席靠背後面的警告標籤應該是中文標識,但是原車卻標註成了英文。權且不說究竟會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這個標籤,即便是在某種偶然的因素下注意到,在中國這個小學六年級就開始普及英文的國家,一個簡單的英文標識還是不會難倒太多人的。但對於進口車,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哪怕是這種來自設計上的問題有一點點帶給人危險的可能性,廠家都會毫不猶豫地將大筆一揮:召回!然而,對於國內的汽車企業,召回究竟意味著什麼?首先,召回需要雄厚的經濟實力作後盾。並不是每一家企業都會承擔得起汽車召回這樣堪稱奢侈的行為,尤其是對於那些中小型的自主品牌,一次大規模的召回也許就意味著這家企業全年的利潤打了水漂,雖然還談不上生死攸關,但對於那些「分文必爭」的企業,召回則成了沒有辦法的下策。其次,與跨國公司具有宣傳意義的召回政策不同的是,國產的召回還在傳統的「諱疾忌醫」的觀念下徘徊。大張旗鼓的召回是否會給車輛的銷售帶來負面效應,是否會讓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產生懷疑都是生產廠家無法把握的事情,因此,在這樣背景下的召回變得顧慮重重了,所以,汽車行業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部分汽車品牌寧可通過遮遮掩掩的優惠政策來變相召回,也不願意公開宣布產品大規模地出現了質量缺陷。另外,與已開發國家動輒幾百幾千萬的罰款相比,中國對於隱瞞質量缺陷的廠家的懲罰可以說是九牛一毛,這也是召回政策不夠強勢的一個主要原因。須知,對於汽車這樣複雜的工業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就算是最有經驗的生產製造商也無法保證產品的零缺陷。因此,對於廠家,宣傳先行,為消費者樹立正確的觀念,出現問題坦然召回,才是正途。

    ■ 幾年前,三菱帕傑羅越野車由於設計缺陷造成制動液油管泄漏,導致多起交通事故,幾經周折後,三菱公司召回了中國境內的7萬多輛帕傑羅V31、V33越野車。這一事件讓中國消費者第一次真切地認識了汽車召回制度。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汽車及零部件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