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現代工業飼料中加入益生菌、酶製劑等成分,能幫助動物提高免疫力和消化能力,降低疾病風險,以下是2025年工業飼料行業分析。
《2024-2029年中國工業飼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中國人口的增加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對肉類、蛋類、奶製品和水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推動了養殖業的發展,從而增加了對工業飼料的需求。
2015-2018年,我國工業飼料行業總產值及營業收入均呈現持續增長態勢,2018年,全行業總產值和營業收入分別為8872億元、8689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7%和6.0%。2019年,受豬瘟疫情影響,行業產值有所回落。
2020-2021年,隨著生豬生產持續恢復以及在家禽存欄高位、牛羊產品產銷兩旺等因素的推動下,2021年全國工業飼料行業規模再創新高,總產值12234億元,同比增長29.3%;總營業收入11687億元,同比增長28.8%。
近年來,我國相繼發布《飼用豆粕減量替代三年行動方案》《關於加快推進深遠海養殖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行業相關政策,利好工業飼料行業發展。
飼料精細化與定製化:隨著養殖業對動物營養需求的精細化管理,飼料生產逐漸向定製化發展。工業飼料行業分析指出,不同品種、不同生長階段的動物有著不同的營養需求,這促使飼料生產商根據動物的特性提供量身定製的配方。
數位化與智能化: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飼料行業也在逐步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通過數據分析,優化飼料原料的配比,使得動物的營養需求得到精確滿足,減少浪費。
替代蛋白來源的開發:隨著全球資源緊張、環境保護壓力增大以及傳統蛋白來源(如魚粉、肉骨粉)供給不穩定,替代蛋白成為飼料行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如大豆、豌豆、菜籽、黃麻等植物來源的蛋白被廣泛用於替代傳統的動物蛋白。
全球化與區域化並存: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飼料行業的生產和貿易也呈現出全球化和區域化並存的趨勢。飼料生產企業往往通過全球化布局,優化原料採購和產品銷售,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
透明化與認證體系:消費者和監管機構對食品安全的關注日益增加,要求飼料企業提供更高水平的透明化和符合標準的認證體系。企業通過獲得如ISO、HACCP等認證,證明其在生產過程中符合國際標準,增強消費者信任。
總體來說,工業飼料行業正在向更高效、更環保、更智能的方向發展,尤其是通過創新配方、環保技術、數位化轉型以及新的蛋白源開發等方式,提高了生產效能和可持續性。同時,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動物福利的關注推動了行業向更加健康、安全和透明的方向前進。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未來幾年內,飼料行業將繼續保持創新和變革的動力。